【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叮咚!」「王XX小姐,有您的包裹!」門鈴聲響起,伴隨著「綠衣天使」或貨運人員宏亮的呼喚聲,接著開門簽收,遠方親友快遞來的年節禮品就出現在眼前;這已經是我們平日再熟悉不過的景象了,宅配,也顯然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長期以來,宅配市場年年成長,目前每年估計約有三千億商機,不僅吸引民間業者群起搶食大餅,近年來,公家的郵局也投進了這波宅配大戰,提供民眾更多元細緻化的服務內容。
耕耘十年 業績大成長
統一企業在二○○○年與日本大和運輸合作,成立「統一速達公司」、引進「黑貓宅急便」品牌和業務系統,經過十年耕耘,宅急便已成為台灣民眾耳熟能詳的名詞。統一超商經理林立莉表示,單是統一速達去年的配送件數,就有近四千萬件,今年更進一步和日方簽訂了永久授權合約。統一速達成功「拓荒」,也讓民間其他超商業者群起效尤。
尤其是最近兩年,經濟雖不景氣,但網拍等「宅經濟」之風卻更大行其道,宅配市場也隨之受惠;「宅配業者讓宅經濟具體可行,包括電視購物、網路購物等消費模式,都需要透過宅配業者的協助。」林立莉表示,統一速達去年業績較二○○八年上漲兩成、配送件數上漲一成。
郵局便利箱 漂亮出擊
異軍突起的郵局則更令人矚目。「郵局是在二○○五年十月份推出宅配服務,主因是市場需求。」中華郵政郵務處副處長李甘祥表示,當時著眼於郵購、網路拍賣等新型態交易風氣愈見興盛,相關貨運物流量也愈來愈大,於是推出了「便利箱(袋)」;民眾只要前往郵局,依想要寄送物品的大小、選擇適合尺寸的便利箱或便利袋,就能迅速寄達目的地。
李甘祥指出,郵局便利箱業績從開辦以來年年成長,目前每個月配送件數都達百萬件,進帳約七千萬元;去年比起往年漲幅雖然稍減,但歷年來已成長百分之十五,成績堪稱耀眼。
各有訴求 公民營互補
後起之秀的郵局宅配,短時間內,自然無法超越民間宅配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但李甘祥表示,公共事業最重要的目標在公共利益,因此均一價、低價是不變的經營策略;此外,郵局據點的普及性,對偏遠地區民眾來說更為方便,以及身為國營企業的良好形象,都是郵局宅配的優勢,也可和民間企業發揮互補作用。
不同於郵局便利箱訴求低價,林立莉表示,黑貓宅急便提供的是多元化服務項目,如針對不同性質條件的貨(食)品進行保溫作業,各種不同的物品、甚至高爾夫球具都無所不送,以及先到貨後付款等措施,加上超過一萬八千個代收據點,且多半二十四小時不打烊,可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此外,郵局隨著業務的拓展,也朝向細緻化和多元化前進,目前推出23x14x13公分,可以專門用來裝化妝品、衣服等小型商品的小型便利箱,專攻網拍網購等客戶的需求;也針對不同地區消費者的活動時間習性,推出夜間郵局或與加油站、客運站合作收取貨業務,克服上班時間有限的問題。
服務弱勢 準社會公器
形形色色的服務內容和品項,加上星羅棋布的據點和交通網路,已使得宅配體系成為準社會公器了,此外,業者也多半強調弱勢和公益服務,使宅配服務更添溫馨色彩、深植人心。
林立莉表示,統一速達多年來持續運用宅配技術參與公益活動,如自二○○三年起,連續七年參與「送愛到兒癌‧愛心宅急便」活動,為八千多位癌症病童傳遞愛心。
過去敏督利和莫拉克颱風襲台,造成嚴重農損與道路坍方,黑貓宅急便也成立搶救果農專線,協助農民重新站穩腳步,或為八八風災中花東地區經濟弱勢學童進行募集學雜費補助的義賣。
李甘祥也表示,郵局既為公共機構、服務弱勢更不能落於人後,例如,利用廣泛的據點、配合社區活動進行宅配服務,也和家扶、伊甸等社福組織合作,提供運費折扣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