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句語譯
菩薩建立清淨的佛國土,完全是為了利益眾生的緣故。
經句出處
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卻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
──〈佛國品第一〉
經句智慧
眾生受到業力知見的影響,在不同的國土修行時,心中會有淨土和穢土之別;然而對菩薩而言,法身遍虛空,無有定性,自然也沒有區分好壞、優劣國土的分別心。菩薩一心想的都是希求以智慧普照世界,以悲心之力使眾生得到安樂,因此藉由建立一國土來成就眾生。
所謂「菩薩是以菩提心為因,大悲心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就像藥師琉璃光如來,發了十二大願,誓願要救度有緣眾生到東方琉璃淨土。菩薩假使失了大悲心,又怎麼取淨土而教化眾生呢?真空妙有的意境便在於此!
隨喜思惟讀經句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五品說,法藏比丘在行菩薩道時,為了拔濟在生死輪迴中受苦的眾生,而發了四十八大願,其中一願與淨土有關。
法藏比丘發願成佛時,希望一切天人畜生等眾生都能投生到他所住的無量壽清淨國土。
他如此發願後,世間自在王佛對他開示:「比如大海,若是每人都盛一斗,即使經過很長一段時間,還是不能將海水舀完。若是有人誠心求法,精進不懈,有什麼願望不能成真?你應該思維,要如何修行才能成就佛土的莊嚴清淨啊!」
法藏比丘便請世間自在王佛,為他宣講無量諸佛的各種清淨妙土。
世間自在王佛知曉法藏比丘的志願深廣,為了滿足他的心願,就為他講說了二百一十億無量諸佛國土的功德莊嚴清淨,以及許多廣大圓滿的特質。佛在宣說時,還引導法藏比丘到十方世界,顯現所有諸佛的國土給他看,當佛說完這些不可思議的妙法,已經過了千億年的時間。
經由世間自在王佛的說法,法藏比丘於是發起絕妙稀有的殊勝大願,希望他來世成佛時,所成就的剎土是光明、壽量、名號等功德都是超越其他佛國土的。
法藏比丘一心為了圓滿他所發度眾生的大願,專一勇猛精勤,用了五劫的時間修行與思維,成就莊嚴佛土的清淨之行,讓十方九界一切眾生,都能入彌陀大願所成就的極樂淨土。
了不起啊!世間自在王佛為了成就法藏比丘淨土莊嚴的心願,就這樣花了千億歲時間為他說法,而法藏比丘又用了五劫的時間至心精進地修行。佛與菩薩的所欲所利,在在都是為了眾生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