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加拿大並未將我國列入「普遍化優惠關稅制度」(GPT),使我國輸加拿大產品,比韓國、新加坡等競爭對手多出百分之三至六的關稅,面對加拿大的歧視性待遇,政府多次抗議未果,紡拓會昨天呼籲政府重視此事,經濟部次長林聖忠表示,不排除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告。
紡拓會昨天建議政府應該直接向WTO提出告訴,紡拓會主管表示,我國輸往加拿大的紡織品貿易量年年下降,從二○○五年的一億多美元,到去年只剩下六千八百萬美元。
經濟部經貿談判代表處官員表示,加拿大從一九七四年起實施GPT,讓當時的「開發中國家」包括新加坡、韓國等國,大部分輸往加拿大的商品都是零關稅,但因為我國當時還不是會員國,所以沒有被包括在其中。
官員說,但是二○○二年我國加入WTO後,加拿大仍維持其歧視性待遇,迄未將我國加入GPT中,目前我國輸加國商品有一千多項,其中以紡品為最大宗,其他還包括紡織品、成衣、腳踏車、加工工具機、塑膠材料、螺帽,車輛零組件、眼鏡、衛生設備等,都還被課以百分之三至六的關稅,跟國際對手星、韓等國無法競爭,對我國廠商造成傷害。
官員表示,我國已向加拿大要求多年,都無法得到回應,今年才初步得到正面回應,讓經濟部與業者大失所望,只答應二○一五年才給予我國部分產品零關稅,但此舉是所有WTO會員國受惠,並未解決台灣被排除在GPT適用名單的事實,且對廠商來說緩不濟急。
經濟部長施顏祥兩周前指示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以各種可能方式解決此問題」,目前經濟部正研究相關文件。
林聖忠表示,已決定近期內向WTO委員會提出這個問題,希望引起會員聲援,並得到加國更積極的回應,若加國沒有反應,我國不排除進入到WTO正式的爭端解決機制中提出告訴,控告加拿大對我有歧視性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