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在歐美加大施壓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之際,北京最新一期《財經》雜誌報導,中國有關部門正在溝通,讓人民幣匯率機制在四月完善的政策建議。
報導中說,雖然分歧仍明顯,但是人民銀行(央行)、財政部與商務部逐步形成重要的傾向性共識。若無新的異議,匯率政策調整的文件起草與意見會簽可望隨時提上日程。
人行在三十日召開二○一○年第一季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市場預期此次會議將討論現階段貨幣政策走向、是否會調整,以及可能動用何種調整工具等議題。人行一九九七年設立貨幣政策委員會,作為制定貨幣政策的諮詢議事機構。
人行日前召集專家展開研討,與會人士主張不盡一致,但傾向漸趨明顯。有學者主張實施更靈活的匯率政策,有人傾向在第二季升值並升息,還有業界人士認為上半年人民幣匯率基本不必動。
較為明確的相關政策建議是,中國應恢復因金融危機而中斷的人民幣匯率彈性,充分評估國內外經濟形勢與相關影響,適時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波動區間。
一項獲得較多共識的建議是,可考慮將人民幣匯率每日基於中間價上下波動幅度適度放寬,並且以市場化方式賦予人民幣匯率更大彈性,逐步解除金融危機期間人民幣匯率的特殊機制。
二○○八年七月起,人民幣匯率事實上暫停兌美元升值。《財經》分析,依新的政策建議,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以及人民幣兌非美元貨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擴大,人民幣匯率將迅速恢復並擴大彈性。
不過,這項看法目前並未獲得主管部門的確認。接近決策層的消息人士表示,最後的政策措施需以正式公布為準,目前各項政策建議只供參考。
該雜誌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金融危機時期的特殊人民幣匯率政策,有再次調整的必要。因為匯率政策若保持不變,中國輸入性通膨壓力大增,熱錢湧入預期增強,將對中國經濟造成更大衝擊。
不過,大陸官方一些財經刊物仍繼續強調,人民幣升值只會擴大中國的貿易順差,並且無助於控制通貨膨脹及調整經濟結構。
二○○五年七月,中國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二○○八年九月金融危機爆發後,人民幣匯率實際上回到兌美元波動相對狹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