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即將到來,繼台北市長郝龍斌宣布,兒童節三天連續假期不能有作業後,又有數個縣市的首長決定以「不出作業」作為給兒童的贈禮;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到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備詢前表示,這項宣布並非硬性規定,決定權仍在老師,尊重老師的專業。
身為第一線教師的我,贊同吳部長的說法,對縣市首長「不出作業」的決定,不以為然。
首先,家庭課業的指定是搭配教學進度,適量的作業亦是對課程的複習,既是如此,就應該相信教師的專業自主權,若單憑縣市首長的一句話,就不出作業,那麼教育還有何專業可言?
其次,絕對沒有一位正常的教師,願意出一堆作業讓學生習寫,因為學生繳交作業後,老師批改辛苦,若非為了學生學習著想,天天不出作業,教師又何樂而不為?縣市首長的作法,無非是要讓教師扛「出作業」的原罪,自己扮白臉,而讓教師扮黑臉,非常不可取的。
試想若某一年的教師節,縣市首長以「教師平日工作辛勞」,所以可不必出作業給學生習寫,讓教師休息,教師一定會被說成是「怠惰」,被批得體無完膚,所以別再以這樣的作法誤導兒童,讓「教師」及「作業」變成學童懼怕的對象。
現今台灣社會對教師已有諸多誤解和偏見,從「寒暑假可放假」到「免繳納所得稅」等,這些原罪已讓教師在教職上備受責難,也讓台灣的教育偏離了常軌。
籲請各縣市首長高抬貴手,勿讓「出作業」再成為教師的新原罪,否則它恐怕會是壓垮台灣教育的最後一根稻草。
李悅(南縣學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