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一支牙刷就能改變人的一生?佛光山叢林學院,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叢林學院《學生手冊》明文規定,臉盆內的用品,必須依照規定擺放,不得任意增添多餘的用品,而且擺放的位置也有一定,例如:洗衣刷的刷毛必須朝下,牙刷的刷頭朝左,刷毛要朝上,牙膏的開口朝左邊。
有一位剛進學院的學生,牙刷的刷頭總是跟學院規定的相反,每次糾察檢查臉盆時,常因違規被糾察警告,他心裡總是不服氣。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氣沖沖地跑到辦公室找老師:「牙刷朝那一個方向,到底跟修行有什麼關係?」老師笑一笑,對他說:「你連一支牙刷都沒有辦法關照好,還談什麼修行,度化眾生?」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四十多年來,叢林學院所重視和提倡的是「自覺」的教育,一個人儘管天資聰穎,如果沒有自覺心,進步的空間終究有限,何況在佛光山這個「人間佛教」的菩薩叢林裡,倘若沒有自覺心,即使聽聞再多、再好的法,都沒有用。
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叢林學院的創辦人星雲大師在《人間萬事》裡,則提出「吾日八省」。大師提醒我們,每天要不斷反省自己說話是否不當,行為是否不正,存心是否不良,思想是否不純等,要洞察自己的舉心動念,要自我省察思想及行為上的錯誤,才會有所進步。
《毘尼日用切要》有云:「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無非是提醒我們,每一個念頭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師長也總是耳提面命:是日以過,命亦隨減,要好好珍惜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讓生命就這樣空過。
其實,學院的每一項規約都有其用意,臉盆內只放六種盥洗時必備物品,一方面讓生活更加簡單,另一方面減少物欲的追求,這是在十方叢林中最好的養成教育。
星雲大師說:「人有先天的本性,也有後天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若能在生活中養成好的習慣,自然就會受到敬重。《禮記‧大學》也說,獨處仍須謹慎不苟,不能認為別人沒看見就敷衍了事。
叢林學院的教育,生活重於知識,自覺重於他教,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價值觀與生活的態度,若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那麼即使禮聘再好的名師,也無法有所成就。
所謂的修行,是要能轉心,心轉境即轉,要有轉愚為智、轉迷為悟的勇氣與決心,若每件事都要靠別人提醒,那麼所學的就有限,就如趙州禪師所說:「像小便這麼簡單的事,還得我自己去做,何況成佛的大事,別人豈能代替得了?」
學佛,就是要開發本來自性,覺悟自性;學佛,就是要學會改變自己。改變,就在一念之間,修正自己的行為與思想,不要讓不好的習慣左右人生,要學習佛菩薩的精神,不斷地和昨日的我宣戰。
一支牙刷,或許就能決定人生,我們不得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