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的內蒙古通遼市,一座看似普通的山嶺中,卻隱藏著契丹千年古墓的祕密。
走進墓室,歷經千年卻不褪色的巨幅壁畫記述著草原民族的生活,平臥於檯面上的公主與駙馬,頭枕金花銀枕,身著銀絲網絡葬衣,臉覆蓋金面具,腳穿金花銀靴,是迄今所見過遼代規格最高、保存最為完整的殯葬服飾。
躺在駙馬左側的公主,頭部上方放置一頂高翅鎏金銀冠,雙耳戴著珍珠、琥珀耳墜,頸佩珍珠項鏈,兩腕戴金鐲兩對,雙手套金戒指十一枚,顯現出契丹皇室貴族承襲唐代的厚葬習俗。
陳國公主的祖母其實是楊家將故事中大名鼎鼎的遼國蕭太后,也就是遼景宗耶律賢的妻子;駙馬也是契丹的蕭氏貴族,姑姑是蕭太后,生前曾任泰寧軍節度使。也就是說,當時僅十六歲的陳國公主嫁給了年長自己十餘歲的舅舅蕭紹矩。
根據墓中出土的〈故陳國公主墓誌銘〉記載,公主長得眉清目秀,豐潤舒展,有著青春女性特有的柔美,年紀輕輕的她竟數次榮獲封號,初封為「太平公主」,又進封「越國公主」。
然而不幸的是婚後兩年(西元一○一八年),駙馬與剛滿十八歲正值花季的公主先後過世;不過,根據墓誌的記載說明,兩人的死和宮廷鬥爭沒有關係,兩人都是因病而亡。
陳國公主墓中最引人注目的隨葬品,是覆蓋在公主和駙馬臉上的鎏金面具。金面具按照公主與駙馬的臉型和模樣精心製作而成,呈半浮雕狀,臉型豐圓,表情平靜端莊,並且眼、耳、口、鼻均不開縫,展現了契丹貴族的華貴。
據說佩戴這種面具,可以防止屍體腐朽,讓後人永遠銘記死者生前的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