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失業率上升,主計處對此表示,失業率增加是因為季節性因素,如果經過「專業的調整」,實際上失業是持續下滑的,是那些季節性因素影響失業率上升?主計處官員表示,是臨時性和季節性工作結束的緣故。
真不知道因結束了臨時性和季節性工作的人,聽到自己的失業事實,竟被「專業的調整」排除時,有何感想?畢竟經「專業的調整」後消失的失業數字,隱藏著失業百姓的真實人生變化;也不知道主計處官員所說的「專業的調整」,指的是甚麼?是根據什麼來進行「專業的調整」?還是認為只要祭出「專業」兩字,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修改統計數字。
在統計學中統計數字可加權,甚至以複雜的公式進行調整,而得出與原先結果大不相同的結論。「專業的調整」究竟有多專業,又是怎麼調整的,主計處官員應該說清楚,而不是只丟出經「專業的調整」後的結果,然後說這是好結果。
季節性因素難道就不是失業因素,就該被「專業調整」掉?若依此邏輯,台灣一年至少有一半的月份,有季節性因素干擾就業數字,如一、二月的農曆年,及六、七月的畢業就業潮,那統統經過「專業的調整」,就可駝鳥地逃避?
失業率統計數字除了跟上個月比,更重要的是跟去年同期比,如果今年二月的失業率有比去年二月低,那就是好消息了。
然而,若跟去年同期比,今年二月的失業率比去年同期高百分之零點零一,雖然增加不多,但是去年同期可是失業率不斷攀升的時刻,而今年二月照主計處的說法,經過「專業的調整」是連續第六個月下降,但實際是停止下降轉為上升。
再從非典型就業數字不斷增加來看,失業狀況縱然有好轉,恐怕也只是總體平均值的好轉,何況還有政府就業方案支撐、美化,就統計專業來看這恐怕才是最大的干擾變項。
若扣除政府的就業政策,失業率恐怕高達百分之六以上,才是台灣社會應該認真面對的實際失業率,而不是經過「專業的調整」過後的百分之五點七六,更何況,這還沒算進非典型就業與隱藏性失業等廣義的失業人口,台灣的失業問題恐怕遠比政府的數字嚴重多了。
宇君(台北市/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