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暖化戰役 台灣須及早準備

中島(台北市/環境研究者) |2010.03.25
819觀看次
字級

中國西南各省、珠江流域沿岸,自去年下半年起遭百年大旱,珠江源頭斷流,農田廢耕嚴重,而且旱情還往北蔓延,已延伸至湘西地區,長江上游受其影響,已出現罕見的枯水位。

不只中國大陸,東南亞國家也嚴重乾旱,農業災損恐爆通膨危機,加上世界各地的大風暴、大洪水、大風雪,甚至連沉睡兩百年的冰島火山也爆發,聯合國指出,這些都是地球暖化、氣候變遷的根據。

南台灣也受乾旱波及,本月幾乎無雨,若非二分有幾場大雨,恐怕已進行大規模限水了,不過,南台灣雖沒有限制民生用水,但第一期稻作已休耕,學者警告若政府不及早因應,恐步上大陸西南後塵。

氣象科學家早就預言,因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極端氣候,會使缺水問題至少困擾十億人口,甚至為了爭奪水資源釀成國際衝突。

台灣四面環海,春雨、梅雨、午後雷陣雨,乃至颱風帶來的雨量,缺水似乎從來不是問題,甚至因水資源豐沛,國人對用水也偏向浪費,甚至連政府都難以嚴肅面對暖化下的缺水問題。

然而,台灣地形陡峭,雖然降雨多、溪流多,卻不利蓄水,幸賴過去氣候穩定,才能免去缺水之苦,但未來恐怕難再續,例如去年,春雨和梅雨都沒來,差點出現大旱,還好夏秋有颱風,雖釀成災害,卻解了乾渴;只是,極端氣候對台灣的影響,似乎有將雨季集中夏秋颱風的趨勢,其他季節變換之際應拜訪台灣的梅雨、雷雨等,似乎逐漸消失了。

以經濟數據主導思維的政府官員,可能無法理解缺水對台灣的傷害有多大,這也是為什麼從去年起南台灣缺水,政府除了提出休耕措施外,不見其他推動水資源公共建設計畫,甚至連利用枯水期清除水庫淤泥,以提升蓄水量,修換老舊水管,降低水資源流失等基本工作都沒做。

別以為發放休耕津貼,讓農民讓出水資源給工業與民生用,就算解決了缺水問題。台灣雖然雨量豐沛,卻也不可一年無雨,只要颱風都不來,馬上會從水資源豐沛區,變成大旱區,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在不久的未來很可能發生的事。

更值得憂慮的是,現階段台灣還能向外買糧食,補充因休耕而出現的糧食短缺問題,然而,隨著極端氣候的擴大與惡化,未來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恐都將碰上糧食短缺問題,屆時糧食自給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七的台灣,出再多錢也買不到糧食。

政府必須防患未然,應該提高糧食儲備量,和世界主要糧食生產國簽訂長期購買合約,且提升糧食自給率,並盡快地清除水庫淤泥,提高水管運水力,及水資源利用率。

雖然說農業只占GDP百分之三,工商服務業才是GDP主要來源,但極端氣候所造成的缺水缺糧危機,使這百分之三成為維繫國人生命財產的關鍵,政府有關部會不能再依法行政下去,必須大刀闊斧地提出提高糧食自給率、水資源蓄育的規畫,而且必須研擬萬一台灣也遭乾旱,政府要如何調度水資源、維持糧食供給無虞的因應措施。

美國早已把全球暖化視為當前最重要的戰役,投入大量資源嚴陣以待,政府官員不能再以過去正常氣候時代的觀念,來思考國土規畫與發展,必須針對日益嚴苛的氣候變遷,進行縝密的全盤規畫。

中島(台北市/環境研究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