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及「緣覺法界」的情況,從十二因緣、外在的五行、內在的五臟,推知相互為因為緣而生,一切了不可得。今推色身從心生,故無有自性;從橫面來說:
如是內求,四大、五臟既然沒有實體,為何會壞呢?由於有四種心執持,所以四大才能暫時運作無礙。四心,為:識心、想心、受心、行心。因為有「識」而能生起各種心,故識如地;因為「想」而執取相貌,如風轉動;「受」能領納,如火能堅固諸物;「行」心造作,如水去來。
從豎的角度而言:這四心,是自生呢?或不是自生?即然了知:「行心」是從「受」而生;「受心」是從「想」而生;「想心」是從「識」而生。如此四心,輾轉相生,皆無自性。而且,「識」是從過去的「行」而生;過去的「行」是從無明而生;無明是從妄想而生;妄想還是從妄想所生。如《金光明經》所說:「妄想生妄想,輪迴十二緣。」(大十六‧三四○上)
如同狂渴的人,見到火焰以為是水,便向南追逐。無法獲得水時,大聲呼喚「水!」此時空中響應,已太過南邊了,水應在北邊;便回頭向北走。如是東西南北四方,皆無法獲得水。此時,遂生大懊惱,對地咆哮怒吼,叫喚「水都跑到哪裡去了?」身體非常疲累,愈走愈趨向暗處,一樣也無法獲得水。
往南走,比喻「舌頭追逐美味」;向北走,比喻耳朵追逐音聲;向西走,比喻鼻子追逐香氣;向東走,比喻眼睛追逐色相;向地咆哮,比喻身體追逐觸感;走到陰暗處,比喻意念追逐無明。
如是六根,追逐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從中實無一法可得,雖然一切都是因緣和合之相,但也是不可得,只是徒勞辛苦而已!
若能察覺其中實相,不再隨六塵而動心,身心自然安住。心安住故,豁爾體悟了解,而獲得因緣的正智;了知此色、心等,從本已來,體性寂靜,非生非滅,因為有妄想顛倒,才有世間的生滅現象;若沒有妄想的話,就能滅除無明,乃至滅除老死,不再造來生的新業。如:不燃火的話,就不會有煙。既然沒有無明、老死,一切歸於寂滅,那還有誰會生病呢?是名「觀病起緣覺法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