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社記者李雲霞南京報導】甫獲南京大學頒「中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及客座教授」的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二十二日在南大敬文活動中心進行首場講座,再次強調文化的力量深遠廣大,應把前人留下來有價值、意義、實用的文化,藉助南大中華文化研究院培育人才,讓中華文化再發展提升,光大於全世界指日可期。
星雲大師引用天下文化公司創辦人高希均所說「文化就是軟實力」一語,指出文化有有形、有無形,雖然不是武器,卻力量至大、至深、至廣,影響巨大。
大師說,中華文化豐富多元、兼容並蓄,假如沒有孔子,中華文化一定黯然失色;沒有老子、道家等諸子百家,中華文化也嫌薄弱。尤其二千多年前佛教傳入中國,佛教文化也和中國文化相融和,中國的語言、文字、思想、生活習慣,都受到佛教影響甚深。(圖/慧中提供)
結合世界文化
大師以個人在佛教裡所體認的感受說,人不是一個,是大家的,是一體的,共生、共存、共榮;事物也不是只有一個,好比一朵花需要泥土、陽光、空氣、水分,需要結合很多因緣才能盛開,大師期許中華文化研究院要兼容並蓄,要包容、開放,「因為包容才大,大就能容」。(人間社記者心成攝)
大師舉例,美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的開放,無論青年留學、經商、移民,甚至在機場、路上都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人。所以中華文化不但要有儒釋道的文化,更要有各教各派、各種學說,尤其現在科技發明,都要能與世界的文化結合。
友好尊重包容
大師還說,過去曾有西方學者告訴他,不要常常用中華文化來壓制別人的文化,原來對方覺得中華文化給他們的壓力太大。大師說:「我們倡導的中華文化是友好的、尊重的、包容的、是要與大家融和。」尤其要有「給」的精神,給世界,給全人類信心、希望、方便、服務,舉世都能幫助他,這需要「開放」的精神。
大師還提到,現在全世界的問題就一個「自私」,自私就會分別你、我,就會有戰鬥。倘若每個人都可以「無我」,再擴大自己,把自己跟世界、跟人類、跟群體融和,那麼在二十一世紀太平洋的時代,中華文化怎麼會不發光發熱,發揮力量?大師勉勵與會大眾,不要聽到中華文化就覺得很大很廣,與自己沒有關係,實際上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好比吃飯的筷子文化,講究禮儀的文化,文化就在生活裡,作為生活的動力,人人都可以發揮的「軟實力」。
貴賓有國家宗教局副局長蔣堅永、江蘇省政協主席張連珍、江蘇省宗教局長王軍、南京大學校長陳駿、南大黨委副書記任利劍、中華文化研究院長賴永海、副院長徐小躍教授、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總裁高希均教授、企業家楊釗、薛光林博士等,以及南大師生逾兩千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