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台北報導】尚在營運的台塑仁武廠驚傳嚴重汙染,環保署昨天同步公布土壤和地下水汙染調查結果,發現在全國各地的五十處受調的廢棄工廠廠址中,有二十八處的土壤和地下水遭到汙染,其中位於桃園縣的廢棄汙染廠址就超過三成。
環保署去年擴大清查已經關廠、有潛在汙染性的工廠土地,包括鋼鐵廠、電鍍廠、染顏料廠、皮革廠、木材防腐廠和電子廠等五十處廠址,確定有二十八處遭汙染;依縣市分布區別,以桃園縣的九處最多,台北縣、高雄市、高雄縣各以四處居次,台南縣兩處,台北市、台中縣、南投縣、台南市和屏東縣各一處。
環保署土壤和地下水汙染整治基金會執秘蔡鴻德表示,這二十八處廠址以產品製程和廢棄物造成的汙染情況最多,發現的汙染物,多為有害有機化合物、重金屬等容易致癌物質。
以產業別來說,金屬基本工業就有七家,如北縣瑞芳的前台灣金屬礦業公司(台金),土壤的砷含量超過標準兩百倍、銅超標九十倍,是汙染最嚴重的廢棄廠址,北縣環保局已進行相關列管措施;金屬表面處理和電子零組件業各有四處,如台南安定的前敬惠工業公司,地下水「三氯乙烯」測值達二點七,為標準值的五十四倍。
環保署指出,已要求各縣市政府將這些廢棄汙染廠址列為控制場址,並在一個月內改善;為避免汙染傷害擴及民眾,環保署也要求地方環保局,立即查察各汙染廠址周邊是否有居民使用地下水或從事耕種、養殖活動。
環保署預計四年內完成全國十萬處廢棄工廠的盤查作業,並對全國六十處公辦工業區、一百一十四處縣市政府和民間自辦工業區,研訂汙染潛勢分級預警燈號系統,如同「全國汙染風險地圖」,並將資訊公布在土壤和地下水整治網(http://sgw.epa.gov.tw/public/020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