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市政府首次舉辦「世界的孔子:孔廟與祀典國際學術研討會」,並舉行釋奠孔子圓桌論壇,中外研究儒學的學者教授熱烈參與,今年論壇主題包括釋奠佾舞的規模該六佾、八佾?祭孔的改革、如何讓孔子思想走向世界等議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參加的學者年輕化,對儒學傳承有重大意義。
台北市民政局長黃呂錦茹說,台北孔廟的秋季祭孔已有八十年歷史,台北市政府從民國九十七年開始辦春祭,今年是第三次舉辦。
黃呂錦茹表示,這次討論的議題就孔廟的定位是什麼?孔廟可以做些什麼?進行探討。日本的水口拓壽教授提出,台北孔廟是手工化的孔廟、庶民的孔廟,令人深省;而台北市以孔廟歷史城區觀光再生計畫,在去年五月榮獲交通部觀光魅力景點示範計畫,透過觀光潛力促進發展文化觀光,結合孔廟社區與景點,更是突破傳統的做法。
這次「釋奠孔子圓桌論壇」由研究孔子儒學多年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暨歷史語言所長黃進興、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長暨中國歷史學會理事長李紀祥主持。
李紀祥表示,這次論壇開幕,一改以往學術方式,並增加佾舞表演;在佾舞方面,南韓有專業人士繼承,台灣有小朋友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