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攝護腺特異抗原」(PSA)血清檢測法,是當前最常見的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篩檢程序。然而,這項檢驗法的發明人│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艾布林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指出,他四十年前發明的這項篩檢工具,費用高昂且效果不彰。
「美國癌症學會」敦促醫師向病患說明PSA檢測法的風險與限制。該檢測法從一九九○年代起成為男性的標準篩檢檢驗,然而美國癌症學會並不建議民眾接受PSA檢測。
攝護腺癌僅次於肺癌,是全球男性罹患率次高的癌症。估計每年死於攝護腺癌的男性高達二十五萬四千人。
新的建議是根據兩項大型研究的初步結果所提出,兩項研究分別在在歐、美兩地進行,去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臨床實驗發現,研究人員無法證明這項血清檢驗能夠挽救性命。
美國癌症學會指出,PSA篩檢法無法區別快速惡化的癌症和緩慢發展的腫瘤之間的差異。惡化中的癌症必須立刻進行治療
;而緩慢發展的腫瘤,則很可能不會成為病患的主要死因,視病患的年齡而定。
此外,這項篩檢也可能出現錯誤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