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核」以做創意引擎為定位,不斷創造許多新故事、新角色製作動畫,和其他國內外的公司合作,像是若要用自己的故事及角色做遊戲時,是和遊戲公司結合,也有可能自己創故事、角色和別家動畫公司合作,最好是國外動畫公司合作,才可以將產品推介到國際市場。
郭家言表示,公司生產的雛型是培植大量創作人才、導演、編劇合作說自己的故事,而發展到量產則是跨國或跨領域,希望長期培養高階人才、導演、製片、設計師等。「創意核」期望前五年建立自己的營銷模式,做出自己的產業鏈,和專業製片合作,發展出品牌。
政府現在對動畫的優惠補助條件算好的,可達百分之五十,可是仍要看評審喜好,有可能不能通過或得到比例偏低,希望政府審核時能與評審多溝通,更能將產業政策的重點納入評估標準。
郭家言也指出,國內補助案申請很複雜,可是韓國補助案標準低,申請手續也不複雜,韓國政府為大量扶植動畫產業,申請門檻定得很低,補助案金額不高,讓很多案子先成形,透過專業經理人將案子包裝好,辦很多影展,找很多買家來看韓國的創意產品,當被國際買家買走後,第二階段的投資才會審核嚴格,投資比例設定的很高,通過後才可拿到政府補助,且完全是韓國人的原創才可申請。
台灣的文化事業總認為,榮譽就是最好的回饋,因此頒個獎,發個獎金,大家開心就是很好的結果,郭家言認為,這不是產業化的做法,辦影展就是要有攤位,找買家,要做市場的媒婆,並不是只給榮譽,而不創造商機,想要文創產業創下很高的產值,就要用市場機制做文化創意,將影展當成電腦展辦理,就會有商機,讓商業化這部分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