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史宗瀚表示,中國的「隱藏性借貸」可能使政府債務在明年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九十六,大幅提高了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
彭博資訊報導,政治經濟學家史宗瀚曾以數月的時間研究約八千個中國地方政府的借貸。他說:「最糟的情況是在二○一二年左右,爆發規模相當大的金融危機。」
史宗瀚著有《中國的派系與金融》一書,他日前接受專訪時表示:「經濟減緩可能持續至少兩年,甚至更久。」最大憂慮在於地方政府激增的借貸,並未計入中國官方預估的債務與GDP比值中。
史宗瀚估計,中國的債務到明年可能高達人民幣三十九兆八千三百八十億元(約五點八兆美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預估,中國今年的債務約相當於GDP的百分之二十二,但該數字「不含地方政府債務」。
IMF預估,西班牙債務相當於GDP的百分之六十九點六,美國為百分之九十四,希臘百分之一百一十五,日本則高達百分之兩百二十七。
中國官員二○○八年下半年起,開始允許銀行放款爆炸性激增,以緩解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去年銀行新增貸款,升抵人民幣九點五九兆元(一點四兆美元)的新高。
不過,地方政府為規避不得直接貸款的中央規定,普遍都設立投資公司,這也成為目前的憂慮焦點。史宗瀚估計,單是這些投資公司的借貸,就可能帶來人民幣三兆元(四千三百九十億美元)的壞帳。
消息指出,銀行主管機關已下令銀行業,在六月底前清查對地方政府投資公司的放貸,並確定他們會正常還款。史宗瀚指出,打擊地方政府貸款恐引爆龐大呆帳潮;若抑制銀行放款計畫失利,恐導致通膨在二○一二年前升破百分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