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名聞兩岸的台灣書法家謝諤在台舉辦的「謝諤佛教書法展」,即日起至四日在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舉行,為佛教與書法做了完美的結合,可謂一次別開生面的展覽。
謝諤從事書法教學二十餘載,為謝宗安、彭鴻兩位書法大師的關門弟子,正、草、隸、篆、行、草各種書體無一不精,並於二○○八年獲選為兩岸當代書法泰斗。
近年謝諤專心習篆書,還以三十二體篆書完成《金剛般若經》共五千四百三十八字,結合書法與佛教藝術,其中最特別是以柳葉篆寫《金剛般若經》,為中國五千年文化第一人。
本次展覽以「金剛經三十二篆體」為主軸,再以佛教先賢教化人心及開示人心之法語,以草書、隸書、篆行及漢魏合體五種書體書寫,共四十大幅為輔。另佐以十八種篆體書寫的全開《心經》參展,堪稱書法與佛教界的創舉盛事。
為配合本次展覽,謝諤挑選歷年作品出版精采專輯,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台北市議會議長吳碧珠及佛教會理事長明光法師等皆親自序賀。
謝諤表示,學習書法不但練氣、明心、定性,還能養生,好處多多,對處理問題、困難有幫助,而且任何時候學都不嫌晚。
謝諤的建議是先學魏碑(魏楷、古楷),扎好根基,把馬步練好,喜歡什麼體,都可隨心所欲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