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非美食不歡,每天都在四處打聽:哪裡有好吃的?能讓人一吃難忘而又物超所值的?一翻開報章雜誌,愛看的也總是「飲食情報」。一得空,就趕緊招兵買馬,殺將前去,不辭路遠,不嫌銀兩耗費,為的只是口腹之欲。
好大的興頭啊!然而,當時也覺得理應如此,人生在世,不過數十寒暑,轉眼即過,吃點好吃的,祭祭五臟廟,也稱不上罪大惡極吧。
那時候,和我同辦公室的,有個男士老要擔心他的體重,每每都說:「不能再吃了,會胖的。」這話聽來刺耳,有一回,我終於忍不住的說:「會胖的人,即使呼吸也是會胖的啦!」彼時我正青春,體重三十八公斤。
當然,我們那「美食團」依然南征北討,勇往直前。不想幾年以後,結婚的結婚,調走的調走,很快的也就煙消雲散,彷如一夢了。
我有個好朋友,她吃的不多但講究質精,且說得一口好菜,後來才知是家學淵源,她的姊姊還是出名的美食家,定居國外。有一年姊姊回國省親,她在天香樓設宴款待,美食家豈容含糊過關的?我很好奇,「姊姊滿意嗎?」「總算眉開眼笑,沒有發脾氣。」原來,所點的菜,都是經過行家建議,當然萬無一失了。
可惜後來,我對美食的興趣一日比一日冷淡,一方面是工作忙,不太有空四處尋訪,一方面是體重日增,也幾乎到了「即使呼吸也會胖」的地步,當年不知那話的傷人,如今可是天罰我,自作自受了。現在我對飲食毫無興趣,總是到了吃飯的時間,才去冰箱翻找,再決定要吃甚麼?簡單就好。想起以前的非美食不歡,實在不可思議。
朋友間聚餐,我也總覺得選個交通方便的餐館就好,目的在說話聊天,至於吃甚麼,好不好吃,根本不重要。
最近,我有個朋友得了徵文比賽優勝,為了感謝我的鼓勵,特地要請我去吃日本料理,一客兩千,我立即婉謝,我不敢吃生魚片,而且,兩千塊也貴,倒不如捐給弱勢團體,還更有意義一些。
我的飲食愈來愈清淡了,頗能符合養生專家的要求,雖距離美食日遠,我也甘之如飴,活得健康而有意義,恐怕才是現在的我更關注的目標吧。
唉,一飲一啄,莫非也是前定?
(本專欄自今日起,隔周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