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 大雁塔屋檐的簌簌風聲
傾聽 曲江池畔柳綠的喧嘩
傾聽 兵馬俑磅礡的氣勢
傾聽 古長安的月色汩汩
淹沒了宛若過客的身影
在蜿蜒千年的歷史甬道
傾聽西安
傾聽 鐘鼓樓傳統的優雅
也傾聽 時尚大街春天的繁榮
遠距千萬光年外的星光
彷若近在咫尺 閃爍地
閱讀著盛唐的丰盈文采
傾聽西安
是一首典雅的詩歌
是永無終篇的吟詠
從不流失
也從未變成過去的
古都風華
———〈傾聽西安〉綠蒂
這是詩人綠蒂發表於《聯合報副刊》的一首詩,短短十八行,寫盡了古都西安的美景風華。
第一段用四個「傾聽」,寫出了千年古都的盛景及氣勢,「簌簌風聲」、「柳綠喧嘩」寫出鮮活之動感,再以「磅礡氣勢」、「月色汩汩」表達出遠久之空間氣象。此四個「傾聽」拱托出了西安的大雁塔、曲江、兵馬俑、長安古城四大史蹟。
第二段詩人繼續「傾聽」西安,先聽鐘鼓樓優雅,再聽現代市街的繁榮,更聽到了遙遠的星光在閱讀盛唐時代的丰盈文采———盛唐離現在已一千三百年左右,能親眼看見,自是不可能,所以借用星光來閱讀,實際上是詩人以歷史眼光來閱讀———並頌揚當時的文采豐盈。
第三段寫「傾聽」的結果,西安是典雅的詩歌,且不斷吟詠流傳,永不成為過去。
詩人用其特有的柔和風格,優美的詩格言,以最少的文字,用意象之「傾聽」,表達出了典雅、涵蘊豐盛的文化古都。
詩人綠蒂在淡江大學中文系就讀時,就從田湜手中接下了風行一時的《野風文藝》雜誌,並擔任發行人及主編,爾後又創辦了《野火》及合辦《中國新詩》、《秋水》等詩刊。另創辦了「長歌出版社」、「文藝沙龍」等藝文事業。
著作方面出版了十餘冊詩集,主編過十餘種選集與刊物,培育了不少文藝青年。另在文藝活動中,最早與朱橋、一信等創立了「中國青年詩人聯誼會」,出版書刊,設立「中國青年優秀詩人獎」,並巡迴各大專校院,舉辦座談會及詩歌朗誦,推展詩運。後為擴大詩運社會效益,邀約已停止活動之「中國詩人聯誼會」大老鍾鼎文、鍾雷、上官予及各大詩社共同設立「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綠蒂先後擔任「中華民國新詩學會」、「中國文藝協會」祕書長、理事長,同時每年主辦率團參加「世界詩人大會」。兩岸交流後,他亦最先率團訪問大陸,並接待大陸文藝團體訪台,推展兩岸文化交流功不可沒。
一般詩人創作,多在青壯年時……但到老年時,多似情趣已逝,偏重精巧雕琢,或語多平淡,但詩人向明、綠蒂為例外;向明被詩人余光中教授評為「向晚愈明」;綠蒂則被詩人向陽讚譽為「早發而晚熟」。簡而言之,兩位詩人是愈老寫得愈好。
讀了綠蒂近作(傾聽西安),讚佩之餘,草成此讀後感,並預祝他能詩凌高峰。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