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曾盈潔大樹報導】「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中醫、佛學都是探討人生的方式,可從中找到契合點。」成都中醫藥及貴州大學八位教授,二十四日參訪佛光山,與都監院長慧傳法師暢談身心治療秘訣。
在現代科學上,有許多心理影響生理的特殊案例,慧傳法師在美國西來寺曾問過醫生有沒有類似的案例;有位醫生分享,曾經有位七十多歲老人家開刀,手術結束後,人一清醒就請護士把他的孫子叫來,原本以為這位老者是要和孫子話家常,沒想到老人家卻說:「上次借給你的電動玩具要趕快還給我,不然我在醫院裡好無聊。」這位童心未泯的老者靜養一周就出院了;而鄰近病房的四十多歲病人,開完刀後,卻拖了三周才好。
慧傳法師從中得到了一個啟示,人要改變自己的病情,就要從心理著手、調節,如人間佛教的三好精神,正是在對治內心的貪嗔痴煩惱、淨化心靈。
專研中醫的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傅春華,引中醫的「七情致病」的醫學理論指出,「喜傷心、憂傷肺、怒傷肝、恐傷腎、思傷脾」(將七情歸納為五志以治五臟病症,即把悲和驚分別隸屬於憂和恐)都是從心理導致病理性的改變,中醫治病即融合身心合一的營養學說。
最後,慧傳法師贈送「威德福海」春聯給中醫教授,並說明「威德福海」的涵義,從中醫來看。人不尊重自己的身體,任憑慾望的放縱,其「威」力之大,需要有反省自覺之「德」對治,人們才能安居樂業,「福」報自然會像大「海」一樣。
中醫師教授聽完紛紛表示,佛法真是不可思議,連春聯也深含哲理,可以和中醫治療相應,未來在面對病人時,一定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