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心事】萬紫千紅總是春

羅秀美 |2010.02.22
8189觀看次
字級

「萬紫千紅總是春」,典出朱熹〈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不但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於寓理於詩中,以〈春日〉與〈觀書有感〉等較知名。

詩人於首二句寫道「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指的是天氣佳美之時,在泗水之濱遊賞美景,但見春回大地,無限風光煥然一新。

接著二句,詩人對東風做了人格化的描寫,「等閒識得東風面」,說的是當你一旦感受到東風拂面時,它已為大地披上全新的春裝了;而「萬紫千紅總是春」則說明絢爛春光帶來了一片蓬勃生機與嶄新活力。

此情此景,令人輕易地便能感受到東風的面貌與精神;而萬紫千紅的好景,全是由春天點染而成的,人們亦由此認識了春天的到來。是以,後二句亦成為此詩裡的名句,流傳至今。

此詩乍讀僅為遊春觀感,細究此詩卻另有奧妙,朱熹所尋之芳實指探求聖人之道。

原來,朱熹詩中尋芳之地--泗水(近山東曲阜),在宋室南渡時已為金人所占領。朱熹未曾北上,自然無此可能在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

其實泗水實暗指孔門,因春秋時期孔子曾於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逝後亦葬於此。因此,泗水也代指孔子儒學。而泗水尋芳就是到孔子那裡去尋找真理,這也就是此詩真正的主題所在。

「萬紫千紅」則喻孔學之豐富多采。詩人將孔門聖人之道喻為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和煦東風。何以言之?詩人以河邊尋春為喻,說明探求孔門儒教之道的心路歷程。詩人一眼望去煥然一新,乃因天地間和煦的東風,催得百花齊放,人們才有萬紫千紅的春景可賞。

東風正是促使萬紫千紅、百花齊放的源頭。正如孔門聖人之道,一旦廣為普及,便進而使社會產生蓬勃生機。

因此,「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亦有人們接受儒學的啟發與引導,使社會氣象一新的意義在內。

可見,朱熹〈春日〉不只是賞春遊春之詩,也是一首寓哲理於寫景之中的理趣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