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美中之間日益升高的政治緊張情勢,將沾染更濃厚的經濟色彩,華府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對幣值遭低估的人民幣施加壓力。
除了美國總統歐巴馬十八日接見達賴惹腦中國之外,美國將出售六十四億美元武器給台灣、Google遭到可能來自中國的網路攻擊,以及雙方在制裁伊朗問題上的歧見,都使得美中政治關係趨於緊張。
但對美國官員而言,「人民幣匯率」如今才是最受關切的問題。歐巴馬與許多官員都強調,人民幣遭到低估造成中國出口品相對顯得低廉,不但促使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快速膨脹,也剝奪美國人民的就業機會。
不僅如此,美國官員也注意到,以往在兩國關係上扮演安定角色的美國跨國企業,現在也逐漸在「口頭上」對中國保護主義趨勢的抬頭表示關切。
一位白宮官員表示,「我們期待中國採取行動」協助平衡全球貿易的流通,如果北京未能採取行動,「便會讓美國承受必須有所回應的更多壓力」。
事實上,人民幣匯率一向都是美國政界關心的問題,只是在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而中國經濟成長率卻屢創新高的對比下,措辭自然也愈來愈尖銳。
歐巴馬本月與民主黨的參議員會面時承諾,將在包括匯率在內的諸多貿易問題上,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確保美國商品不至處於競爭劣勢。
中國在將人民幣緊釘美元多年之後,二○○五年開始允許人民幣升值,在同年七月到二○○八年七月之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百分之二十一。
但隨後全球經濟危機削弱中國出口需求,也引發中國經濟成長減緩的顧慮後,人民幣的升值也隨之中斷迄今。
不過,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教授季鑄說,不論美國是否為中國貼上匯率操縱者的標籤,中國都不太可能在四月前升值。安定仍是中國最優先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