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汪本中南京報導】過春節,貼上紅彤彤、喜洋洋的春聯,是全國各地共通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源自明代的南京──春聯的前身是周代已有的「桃符」,材質是長方形的桃木板,因桃木為神木,懸於大門兩旁,可令百鬼生畏。到宋代以紙張取代桃李,稱為春貼紙。
據載,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金陵(今日南京)之後,在除夕前忽然傳旨,下令無論公卿士庶家門口,必須加春聯一副,而且所用紙箋必須以朱砂染色,名為「萬年紅」。「紅」、「朱」同義,以寓意朱家子孫永坐江山;從此產生以紅紙寫成的春聯。
傳統的南京年俗,還可概括為「圖吉利」、「討頭彩」、「盼來年」,其中有一項習俗堪為代表,便是燒素什錦。所謂「什錦」,材料雖是素菜,卻十分講究,包括有黃豆芽、薺菜、藕、針菇、金針、木耳、芹菜、菠菜、胡蘿蔔絲等等,共有十餘種之多,每一種都有其吉祥的含意,如黃豆芽形似「如意」,「薺菜」與「聚財」諧音。
這十幾種材料,需一種一種分別撿淨、清洗、炒好,再拌成一盤。由於工序細緻講究,小家庭未必有耐性烹煮,而超市、飯店供應的現成素什錦,自然便應運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