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遙瞳香港報導】廣東人過年特別講究「意頭」,一切要吉祥,因此不少忌諱仍保留至今。年初三的「赤口」,便是個典型的例子││相傳在赤口那天,人們見面容易吵架,而在「新正頭」(大過年)就和人吵架,自然是一件應該避免的事,因此那天就乾脆不拜年。
這也造成了另一個春節特色──除了除夕搶上頭香以外,香港各寺院宮廟道觀,在年初三的香火都格外興旺。其中最盛的,首推位於沙田大圍的車公廟。
沙田車公廟與文武廟、黃大仙廟、佛堂門大廟並稱香港四大廟,建於明朝末年。傳說車公是南宋末年的大元帥,因蒙古大軍南侵,宋帝昺南下避難,車公一直護駕到香港,不幸病逝,鄉民感念他不僅忠貞英勇,而且以精湛的醫術造福百姓,便在西貢蠔涌為他立廟供奉。
到了崇禎年間,沙田一帶發生瘟疫,當地父老翻閱縣志,發現車公生前除了平賊有功,他所到之處,瘟疫都隨即消除,於是向西貢商量,請出車公的神牌,在區內巡遊,結果瘟疫奇蹟地消除,從此沙田也正式立車公廟奉祀。至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香火比原來蠔涌的車公廟更興旺。
車公誕辰本是在農曆正月初二,但由於年初三為赤口,習俗不宜拜年,數以萬計的香港市民便於年初三拜祭車公。
除了上香、求籤之外,還有兩個特別的「指定動作」──排隊打鼓和轉風車,打鼓是通知車公「我來拜您了」,轉風車則是祈求來年轉好運,最後再順道買風車帶回家,希望一整年都能常轉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