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治病的方法,若是因為勞役、飲食而致病,只需要藥方調養即可治癒。若是因為坐禪不調而致病,還是要從調息來觀修,方能治病。若是遇到鬼神、魔病等,就必須用甚深的觀行力及大乘經咒,方能治病。今從坐禪的立場,略說有六種治病方法:一、止,二、氣,三、息,四、假想,五、觀心,六、方術。
(一)用止治病
1.明止心臍間
用止治病有三種:止心於臍間、止心於丹田間、止心於兩腳間三種。若繫心於臍間,觀想肚臍如豆子一般大,閉眼時調和氣息,若有妄念,仍然攝心念於息上。假使所觀相(臍如豆大)忘失了,再觀看自己臍間之相貌,令清晰如前。如此專注於「臍間」必能治病,也能引發各種禪定。
如此作觀時,身體會出現各種情況,或痛如針刺,或急如繩牽,或癢如蟲噉,或冷如水灌,或熱如火炙。如是四大生起各種觸相時,一心精進,不要令所觀相退墮。身心調和後,觸相自然消失,就能引生各種禪定。假使,此時意念寂靜恬然,即是欲界定相。如此「作觀」能引發禪定,更何況是治病呢?
之所以繫心在臍間,是因為息從肚臍出,還回歸到肚臍,出入以肚臍為限,能專注於此,容易體悟無常。又,人託胎時,識神才開始與母血結合,子帶繫在臍,臍能連持(注袃)。臍間又是諸腸胃之根源,尋根源能見到身體種種不淨,止住貪欲。若修四念處觀在臍間,能成就「身念處」法。若以「六妙門」(注衾)來說,臍是止妄念之門,又能入道,故常被坐禪人所修習。
2.明止心丹田
丹田(臍下二寸半)是氣海,能鎖吞萬病。若止心於丹田處,則氣息容易調和,故能治療疾病。上氣、胸滿、兩脅痛、背脊痛、肩頸痛、心熱懊、痛煩不能食,臍下冷、上熱下冷、陰陽不和、氣嗽等病,皆止於丹田處,會收到很好的保健效果。若是疼痛異常,可移心向足三里(穴道名)。若疼痛還不能去除,移向兩腳大拇指爪橫紋上(隱白穴,是脾經所行處),若再不能治癒,心想腳下有一大坑,心亦隨之墮下。止心丹田,也用於對治散亂。(待續)
注釋
1.:在胎之時,以母之臍,注子之臍;故母親所食,從臍而入,以資養其子。氣息也是如此!
2.:六妙門:指呼吸的數、隨、止、觀、還、淨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