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說虎】趣談老虎的別名

張天野 |2010.02.09
8810觀看次
字級

中國古典小說裡有許多老虎的別名:

《水滸》裡提到老虎時,一般以「大蟲」名之,像武松打虎裡說是「吊睛白額大蟲」;梁山好漢裡也有幾位綽號大蟲,如「母大蟲」顧大嫂、「病大蟲」薛永;就連東京刁難楊志賣刀的地痞牛二,也敢叫「沒毛大蟲」。

為什麼老虎稱「蟲」呢?

其實,古人原是把所有動物都稱為「蟲」,魚叫「水蟲」,鳥叫「羽蟲」,龜叫「介蟲」,沒羽毛、鱗片和甲殼等遮蓋的動物以「裸蟲」相稱。

而到了唐時,高祖李淵的先祖名叫「李虎」,因為避諱,才開始把老虎叫「大蟲」;即使到了宋朝,人們還是習慣稱「大蟲」,並從大蟲還延伸出「老蟲」和「老大蟲」兩個老虎的別名。

《水滸》裡梁山死對頭祝家莊有位三公子「祝彪」,梁山泊大封好漢時,也有一隊馬軍「小彪將」,為首的是病尉遲孫立。「彪」原意是小老虎之意。據說虎和彪有著血緣關係,同時也是不共戴天的仇敵。

彪,是虎的第三子,也是多餘的兒子。通常母虎只生兩崽,極偶然也會生出第三崽,這便是彪。彪不易存活,一旦存活,就極其殘忍,通常牠會加害母虎和兩位兄長。

《西遊記》裡唐僧取經,遇到的第一撥妖精裡有位「寅將軍」,便是「虎精」。

「寅」是地支第三位,古人將其與「虎」相配,久之成了虎的別名。與此有關的稱謂有「寅客」、「寅獸」、「斑寅將軍」。

《聊齋志異》也有一篇寫老虎為母治病請醫生的精彩篇章,蒲松齡別具匠心地稱兩虎為二班:班爪和班牙。這是有根據的,民間給老虎起的別名裡面與「班」、「斑」有關的不少,像「斑子」、「班黃」、「黃斑」、「斑寅將軍」等,想來人們對老虎的黃色斑紋印象最為深刻。

「山君」這個名號也是老虎的別名。《駢雅‧釋獸》裡說:「山君,虎也。」以此推知,「山王」也是老虎的綽號,中國的東北,舊時採蔘人稱老虎為「山神爺」,也是這個意思。

「白額」、「白額侯」、「白額將軍」,都是指虎,這是從虎的「吊睛白額」的形象來命名。

「毛獸」、「白獸」、「毛蟲祖」,也是由虎的形象得到靈感的別稱。

「嘯風子」,因虎嘯生風而稱虎;與此相類的是「封使君」,老虎不但有了姓氏,而且有了劉備那樣的使君官銜,真個令人豔羨啊!

老虎還有幾個挺文雅的別名,像「伯都」、「於菟」、「老饕」、「狴犴」等。前二者是方言,後二者與龍生九子裡的「饕餮」和「狴犴」有關。

南詔謂虎為「波羅」,蠻人呼虎為「羅羅」,這是少數民族的語言。

令人稱奇的是,「李耳」居然也是老虎的別名。李耳即老子,道教的太上老君,據說老子的生日適值虎年或虎日,老虎才和哲人扯上了關係。

那麼虎因何叫「老虎」呢?

「老」在漢語有一層的意思,因古代老人是必須尊重和服從的,所以「老」字就多出一種霸道和兇狠的含義。人們崇敬虎,才管牠叫「老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