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世間 愛孩子 先走進他的世界

郭書宏 |2010.02.01
940觀看次
字級

慧寬法師:學習放風箏 適度收放 丁松筠神父:貼近他們立場 陪同做最適當的決定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日前千代文教基金會公布「台灣家庭現況」調查,結果發現近六成父母不知如何教孩子。家長對孩子教育問題的無所適從,正代表著現代家庭教育功能不足的警訊。

針對難解的親子溝通問題,本周「轉念看世間」專題,特別請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男眾學部院長慧寬法師,及光啟社副社長丁松筠神父,為讀者闡示如何與親子相處。

現代家庭有時家長問十句,孩子不答一句,雙方甚至無話可說;要如何才能增進親子間的溝通,減少隔閡呢?

慧寬法師:首先家長要試著了解新世代的流行,拉近與孩子間的距離;陪伴他們關注潮流,會是一個啟發與引導孩子很好的管道。

然而,親子溝通並非光說不練,或是憑空想像就能做到,建議家長多閱讀書籍或相關雜誌,了解教育脈動及溝通技巧,且對孩子「聽其言,觀其行」,試著認識他們的朋友,增加彼此的連結與互動,以減少親子間的隔閡與溝通不良的狀況。

丁松筠神父:親子間的代溝現象從前就已存在,只是隨著新世代流行話不斷推陳出新,加上瞬息萬變的時尚潮流,親子間的距離愈來愈朝向「鴻溝」的方向發展。

面對孩子穿鼻環、染金髮、刺青等「出奇不意」的舉動與改變,家長若一開始表達反對,只會打斷親子間的橋梁;建議父母要先走進孩子的世界,了解他們的想法,委婉表達關心與建議,且培養孩子建立對人生負責任的態度。

「愛之深,責之切」已逐步走向「愛的教育」,但也有教育學者贊成「暫時性疼痛」的體罰。家長該如何拿捏「愛的教育」,並維持威嚴呢?

慧寬法師:愛的教育並非溺愛,或採取過度自由與放縱的態度,沒有正當而適時的教育、開導,孩子容易像斷線的風箏,失去了控制。因此,我主張家長對孩子要採取「放風箏」式的教育,風箏線要做適時、適度的收放,如此風箏才能飛得高;「放風箏」教育法正意謂教育非「一條鞭」法,對國中小、大學的孩子,要隨因緣而有所調整,如此親子相處才能達到平衡狀態。

丁松筠神父:我認為「愛的教育」不是凡事順著孩子,而是要「多管」,多關心孩子成長的變化,主動表達愛與關懷,及多給予精神層面的鼓勵,但孩子想要的東西,父母要懂得適時拒絕。

孩子犯的錯誤愈嚴重,家長的立場要愈明顯,要讓他們明白改過非關大人面子,而是建立「一切為你」的出發點。

此外,家長要體認每個孩子成長速度不一,對他們的未來與發展要滿懷信心與耐心。

家長基於「為孩子著想」,通常直接為孩子作抉擇,衝突與誤會常由此而生;試問這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

慧寬法師:父母總是將自己的期望與夢想,或是認為自己做得到的事,寄託並加諸在下一代身上;但條條大道通羅馬,加上世間無常,很難說那個科系、職業,將會是未來發展最好、最適合孩子的方向。莫讓孩子成為父母未實現的夢想,要學習欣賞他們的特色,尊重其性向、專長發展。

此外,關於親子間的誤會與衝突,家長要勇於承認自己的問題,遠比孩子承認自身錯誤來得重要。親子間的關係要保留灰色緩衝,如此方能有妥協與溝通的空間。

丁松筠神父:父母對孩子的管理莫太枝微末節,否則將抑制他們的成長;除不允許危險行為外,家長要給孩子在安全範圍內的自由。孩子若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做任何事將變得順利許多。因此,即使父母不能百分之百同意孩子想法,也要試著透過懇談與長期溝通,貼近他們的立場,陪同做最適當的決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