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日增 北市部分區域恐泡沫化 銀行今年目標保守 擇優承做
【本報台北訊】國內房地產價格漲幅已大,房價相對處於高點,各大型銀行開始對房貸業務踩煞車。除台銀和土銀兩大銀行尚未設房貸成長目標,其餘業者目標已變得保守:成長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八。
大型銀行主管指出,國內房價飆得太高了,承做房貸風險愈來愈大,今年各行將「擇優承做」。換言之,除了看「物」的條件外,客戶的「質」更重要,特別要看貸款戶的所得來源及負債比。
像公教等還款能力強、負債比低特定族群,成為市場兵家必爭;多家銀行鎖定特定族群,推出低利率房貸專案,部分銀行甚至掛於破百分之一點五「央行底線」市場超低利率。銀行業者透露,「銀行存款利率實在太低了,公教人員拚命買房子,去年房市買氣幾乎都靠公教人員支撐。」
但北部局部地區房價一路飆高,業者私下稱,銀行確是擔心部分地區房市泡沫化;加上國人所得未增加、失業率居高不下,今年在房貸業務上確較往年保守。「今年大家都把目標移轉到企業金融去了,因為,景氣開始復甦,企業金融比較有成長空間。」
大型行庫主管解釋,房貸市場競爭激烈,加上房市投資客充斥,在銀行「互挖牆角」、投資客獲利了結之下,目前兩大龍頭銀行土銀、合庫銀等兩大行庫,每月提前償還貸款的金額就高達五十億元,若包含貸款戶正常攤還的貸款,每月單是房貸金額「自然衰退」超過一百億元。
三商銀方面,大型商銀主管說,以目前房貸規模計算,貸款戶每月正常還款約在十五至二十億元間,但每月房貸都「自然衰退」四、五十億元。也就是說,各銀行為彌補每月客戶自然還款部份,各行每月必須新承做五十到一百億元房貸,才能勉強維持在原來的放款餘額。
彰銀指出,去年該行新承做房貸金額雖約一千億元,但扣除自然衰退部份,全年僅淨成長四百億元;土銀也說,去年全年該行房貸僅增加四百億元,即只成長百分之五。
銀行業者解釋,除房貸搬家,大概有一半提前還款者,在握有房子一段時日後,隨房價上漲即獲了結。由此可見,房市投資客不少。加上房價已高,銀行今年承做房貸業務將較往年保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