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北縣政府在辦理短期就業的「黎明專案」,每月工作二十二天、月薪一萬七千六百元,而且只做半年的兩千清潔工職缺,有六千多人爭取,其中有人是遠道而來,更有人因腳傷撐著枴杖前來。
若把此一情景,和先前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國內經濟略有好轉,失業已有改善對照,可看出政府對失業問題的認知,和實情有很大出入,形成強烈對比。
而且,就算好不容易爭取到工作機會,扣除通勤和午餐開銷,再扣掉勞健保費,一個月實領所得,可能比外勞還少,卻有那麼多中高齡失業者去爭取,那他們的家庭不是在貧窮線下嗎?若有子女就學者,是如何讓孩子不中斷學業?
這些辛酸在對比靠土地、證券發財,又住豪宅者,他們怎會對政府不生氣?面對兩岸經貿開放,他們怎麼不會恐懼而堅決反對呢?
政府除了認知有差異,目前政策也是鋸箭療法,只會不斷推出短期方案因應,而所謂的勞工訓練和教育也只是樣板,爭取清潔工短期就業情景,僅是失業問題冰山一角,政府須看到整座冰山,制定長遠的整體方案,否則要民眾的信任度、支持度回升,是緣木求魚。
秀如(北縣新莊/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