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旅--吟遊詩人和昭君出塞

褚玫蘭 |2006.05.18
1708觀看次
字級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吟遊詩人和中國西漢時期的王昭君怎麼扯上關係的? 現今社會流行攀關係坳交情,我也藉此把主角介紹出來:

兩者的連接點就在他們所使用的樂器,昭君出塞的基本造型是身傍琵琶,而吟遊詩人即興吟唱的夥伴則是魯特琴,兩個樂器的外型頗相似,琴頸刻有把位(與吉他相似),半梨型琴身,四到六絃,以撥子彈奏,最大差別在琵琶是直頸,而魯特琴則是曲頸(琴頭與琴頸成90度),而演奏方式也因此有直抱和橫抱的差別了。

這一東一西十萬八千里遠的兩種樂器怎會如此相像呢?當然是因為師出同門,全由中亞的烏特琴(Oud)所繁衍出來的, 1600~1150BC就有Oud出現的紀錄,當時琴身呈橄欖狀,相信仍是介由十字軍東征傳向西方,而向東則應該是貿易往來的關係。一路往東傳到中國日本,我們叫它琵琶(Pipa),日本也叫琵琶但唸成Biwa,馬來西亞也有此家族樂器叫甘布思(Gambus)。

有趣的是,日本和中國的琵琶都是直頸直抱來演奏, 且都被視為一種雅樂,一般人不太會去接觸;但馬來西亞的Gambus則和魯特琴(Lute)都是曲頸橫抱演奏,曲風都走民謠與即興吟唱,所以市井小民容易接受,許多演出者都是素人音樂家,像恆春之寶-----陳達與他的月琴!相信大家可猜測到,月琴也是從Oud家族演變而來,算「阮」的姐妹,而「阮」的舊名是秦琵琶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