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這個呆子!又受騙上當了!」「上當」就是受人欺騙而吃虧的意思。
「上當」一詞源自古時的一個故事,它的原意為去當鋪典當東西。
據說在清時有家姓王的富戶,在城裡開了一家當鋪,生意很是紅火。但王家各房族人都不願經營此業,就另選外人主持業務,自己做股東。到了清朝光緒年間,一個叫壽蒙的人主持著當鋪業務。此人是個讀書人,並不精心於業務。王氏族人貪圖眼前利益,都從家中拿出一些閑置無用的物品,到自家當鋪來典當,並且自己估定了高價。當鋪的夥計見是自家股東,也不敢還價,只能如數付錢。時間長了,當鋪原來充盈的資金所剩無幾,只得宣告破產。當時的人們為此編了一句順口溜:「清王,自上當。」
經過長期流傳和演變,「上當」就由一詞就由上當鋪典當東西,成了因受騙吃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