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天神佛 尼泊爾

廖文瑜 |2010.01.23
1670觀看次
字級

喜瑪意為「雪」,拉雅意為「家」,傳說中這個白雪之家是「眾神的住所」。在眾神的眷顧下,喜瑪拉雅成為亞洲文化的重要源頭!而位於眾神腳下的尼泊爾,則充滿神秘的吸引力,讓作者在拍攝人間衛視「佛國之旅」的過程中,體驗到如慈母般永恆的召喚!

眾神永恆的召喚

我從來不是登山愛好者,但自從去了達蘭莎拉這個小山城,第一次靠近喜瑪拉雅之後,那個地域對我即有一股強烈的吸引力,即使沒有刻意安排行程,仍會不自覺地往那個方向行去。

綿延二千四百公里的喜瑪拉雅山脈,矗立於尼泊爾和西藏邊界,是世界屋脊。而喜瑪拉雅之名則由梵文而來,喜瑪意為「雪」,拉雅意為「家」,傳說中這個白雪之家是「眾神的住所」,蘊藏著瑜珈行者高度的智慧與靈性之光。

從雪域奔騰而下的河流,潤澤了印度的土壤,滋養了超過六億的人口。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則越過喜瑪拉雅山,傳到了中國和西藏,再東傳至日本、韓國。喜瑪拉雅是亞洲文化的重要源頭,它是慈母,更是永恆的召喚。

高山上的偉大小國

○○五年八月,我們外景隊遠行至眾神腳下的尼泊爾。在這裡,高度超過三千公尺的土地,就佔了全國面積的四分之一;而地球上超過八千公尺的高山共有十座,其中八座就在尼泊爾境內。

尼泊爾百分之八十的領土,都屬於高聳壯麗的喜瑪拉雅山脈,因此為它贏得了一個封號││「偉大的小山國」。

我們在雨季末來到加德滿都谷地,隨處可見巨大顯眼的白色佛塔,映襯著藍天,散發著莊嚴寧靜的氛圍。呼應著「天、地、風、水、火」的概念,尼泊爾人以五色為象徵,畫出了這些高踞佛塔上方的佛眼,彷彿是在四方體的四邊觀照著萬丈紅塵,悲憫著天下蒼生。

自比小宇宙的太陽

眉心之間另有第三隻眼,意味著無上的智慧;而長得像問號的鼻樑,在尼泊爾人眼中卻像是他們的數字1,代表宇宙的中心,或象徵和諧一體。佛眼之上的十三層金輪,據說就是十三層天界,但也有人詮釋為通往涅槃的十三種途徑。

尼泊爾人把自己看成是小宇宙中的太陽,在眾神的眷顧下,他們相信自己就住在世間最好的地方,因此祈禱、祝福和奉獻,便成了生活的重心。

而古城帕坦藝匠的絕頂工藝,除了雕飾整個加德滿都谷地的王宮、寺廟之外,也毫不吝惜的將其藝術天分貫注給自己的家。這些尋常人家就隱身在古蹟廟宇的巷弄間,社區裡都有自己的小佛塔,而「繞塔祝禱」則是尼泊爾人一天的開始。

滿天神佛靈氣逼人

我們刻意投宿在包塔那佛塔旁的小旅館。包塔那是尼泊爾最大的佛塔,據說最早建於公元一世紀,而在十一世紀時重建。一九五九年,西藏人在這附近建立流亡避難所後,從此成為加德滿都的藏傳佛教中心。

佛塔周圍是一百零八尊的佛像,外圍還有一百四十七個法輪。從塔基到塔頂一共有五個形狀,基座代表地,半圓形的主體代表水,十三層的經輪代表火,圓形的華蓋象徵了風,頂端之上就是天,據說也就是極樂世界。

環繞佛塔氣喘如牛

每天清晨和傍晚,總有成百上千的人來到這裡大禮拜、繞佛塔、轉經輪,圍繞著佛塔的商店,則二十四小時播放六字大明咒,而高掛的風馬旗則隨風飄揚,讓包塔那佛塔更加靈氣逼人。只是,如果不想錯過圍繞的一百四十七個經輪,各轉它一圈,那麼繞完佛塔至少需要半個小時,足以讓人氣喘如牛。

據說,藏文中「佛教徒」的語意為「內省的人」,就是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尋求真理的人。因此,與其說喜瑪拉雅是眾神之所,毋寧說是因為山上住著許多追尋真理的人,因著他們的智慧之光而散發神聖的氛圍。

一年到頭節慶不斷

放眼世界,恐怕再難有像尼泊爾這樣熱愛、熱中又肯花心思於節慶的地方了。有人曾經估計,像燈節、聖牛節這種不算小的慶典,每年少說不下五十個;若以時間來計算,尼泊爾人一生幾乎有三分之一都活在節慶中。

我們剛到那天,就遇到一場盛大的慶典。天還未破曉,這個位於加德滿都谷地上的小山城帕坦,人們就像趕集似的,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古城裡最具神聖傳統的廣場,遊行隊伍就從這裡出發,再折返回到廣場。

天上人間生生不息

色澤深幽的古老街巷中,寺廟隱身其間。晚上是慶典高潮,燭火、燈火照亮了廣場,也照亮了往生親友走向天國或迂迴返鄉的路;千萬盞星星之火,依循著古老傳說,燃起了千萬個祝福。這是個屬於佛教而帶有印度教色彩的祭典,其中依稀有藏傳佛教的影子,也有印度教的神采,這就是加德滿都谷地的傳統情調;人們只是樂在其中,沒有分別。

這樣的祭典,早就成了天上、人間水乳交融、相濡以沫的節慶。那些朝拜的人絡繹而去、接踵而來,古城的人們沐浴在感恩和祝福中,生生不息。

求道路難行 行腳千里不悔

七十多歲的比丘尼Dhamawati,是尼泊爾第一個被認證的比丘尼。她在十三歲時第一次聽聞佛法,便生起強烈的出離心,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尼泊爾,當時沒有比丘尼的傳承,讓聞法若渴的她求助無門,因而決心踏出生命最重要的一步││獨自徒步千里,走到天涯的另一頭。

兩年後她行腳到緬甸,在那裡剃度,卻不幸遭逢緬甸混亂的政局,吃了幾年牢飯,後來還因尼泊爾當局拒發護照,而徘徊在國門之外。

堅心傳法終得如願

然而這些坎坷遭遇並沒有將她擊倒,基於對佛法的信心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她終於如願回到加德滿都。受到她的影響,如今比丘尼也能登上法座,啟發更多女性追尋真理,為自己的生命邁出堅毅的步伐。

Dhamawati的道場裡,有些師父曾到佛光山的佛學院就讀,回國後也將台灣的經驗帶回。當我看到法會時坐滿信眾,真是既感動又驚訝!因為尼泊爾和印度一樣,都是印度教的世界,佛教在尼泊爾幾乎已經消失了,然而這裡卻有一群人默默耕耘,慢慢有了成果,而這人竟然是在南傳佛教裡幾乎沒有地位的比丘尼!

歷史成因不利佛教

根據資料顯示,印度教徒在尼泊爾佔了九成以上,而佛教徒卻不到百分之八;這是歷史種下的諸多成因,也是歷代政權結構所結的果,但終歸一句,只能說是因緣如此。雖說在大多數人口信奉印度教的尼泊爾並不排斥其他信仰,但佛教終究只是少數,並非主流。

「世界和平佛學院」是整個加德滿都谷地唯一的沙彌學院,自從創辦以來,總是捉襟見肘,得靠校長到處演講,甚至遠赴東南亞各地募款,方能維持佛學院的運作。區區不過五十個學生,但能夠在首都設立培養僧伽之所,這一切得來不易。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放學時,看到一群小朋友跑到大殿禮佛,在這裡是相當難得的景象。我問校長:「這些小朋友學成之後要做什麼?」他說:「隨便他們!」我很驚訝:「你這麼辛苦的培養他們,如果還俗了,豈不白費心血?」

他卻堅定地回答:「我培養一百個孩子,只要有一個願意留下來,就夠了!」我一聽眼眶都紅了,希望他們能堅持理想繼續做下去,相信種子終有一天會發芽茁長。

紅塵修行淬煉慈悲

走訪這麼多的道場和廟宇,與許多修行人有比較深入的互動,特別是那些從小就被送到寺院的小沙彌或小喇嘛,有些或許因為傳統習俗,但有些是因為家裡窮困,並非是自己選擇的人生,然而不管如何,爾今爾後就要走上出世的道路。

只是在這資訊爆炸的現代社會,儘管隱身寺院,仍然有許多機會接觸紅塵俗世,他們究竟應該如何自處?如何堅定地走在「道」上呢?

慈母之心菩薩之愛

在我生病時,幫我消災解厄的黃老師,在經歷了母親、奶奶的角色之後,剃度出家了。她從年輕時開始學習佛道,已有三十多年,能在定中得觀世音菩薩的教導。出家之前她問過菩薩,如果本該如此,何必還要經歷這一切,才走上這條路?

菩薩說,如果沒有為人母,如何能體會當媽媽的心?而通過每一次幫大家解決問題而與菩薩溝通,讓她深刻體會到菩薩對眾生的愛,如同母親對孩子的愛一般,假如沒有當過母親,根本無法體會佛菩薩的慈悲。

滾滾紅塵另番歷練

一般而言,有兩條大家都知道的路:出家與在家。在家的路包括在世上謀生、累積財富……而出家則有比較充裕的靈修時間。從小出家修行也許幸福,因為不需要經歷世俗的磨難;但是,如果沒有走一遭滾滾紅塵,哪有機會學習穿越苦難,淬煉出智慧呢?

聖嚴法師曾說:「誦經千萬遍,不如親自做一遍。」黃老師了悟慈悲、實踐慈悲,是透過一個母親的角色來達成的,到了知天命之年才出家、弘法利生。從肉體短暫的生命看來或許嫌晚,但從人類意識提升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刻覺醒都不晚!我看見一個美妙圓滿生命的達成。

總之,出家也好,在家也罷,所有的經歷與修練,其實都只是為了「回家」,回到自性光明的家!

~~~本文摘錄自廖文瑜,《小女子闖天關──廖文瑜的佛國之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