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上說,女性有三不能:一不能成為帝釋天,二不能成為魔王,三是不能成佛。必須「轉女成男」,才能證得菩提。但在大乘經典的《大寶積經》妙慧童女、《維摩詰經》的天女,向那些大比丘示現說法:相為幻化,求女相了不可得。
千年的悉達多在菩提樹下的悟道,確切的告之人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雲南多情敬女子
是呀,妄想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這男這女,這優這劣,若用科學的鏡頭去透析,肉體組成的元素皆由微塵數的原子構成。
來到雲南,他們對女性的尊敬,像是天生如此。街上背娃兒提重物大多是男性,下田幹活的則是男女共同分工。馬路上載客的師傅(司機)百分之八十是女性,因為夜裡十二點下工,在雲南沒有夜行安全的顧慮。
心性純潔不染瑕
也由於雲南人熱愛自己的家鄉,多數人沒想過要去都會飛黃騰達,雲南仍保留台灣五○年代的淳樸良善的風氣,方圓周邊往來是熟悉的鄰坊人家。 
崇尚女性,肯定女性對家庭社會的服務貢獻,在雲南的寺廟展現無遺。劍川的石窟有「阿央白」造像(註一),是女性生殖器。乍見之下,我有些不解,印度神廟有所謂的「性力崇拜」,讚揚男女之歡愛,但雲南是絕然不同的,這個民族心地純潔,他們膜拜阿央白,非貪圖性愛,是在感謝女性們為這個世間帶來種族繁衍的美好能量。
菩提大道尋自悟
五百羅漢,個個是雄壯的男相,那是原始佛教以男性為主的意識形態,女性被框架被制約,甚至自暴自棄用「八敬法」(註二)、「三不能」,把求道悟道的希望拱手讓人。在雲南,女性可以獲得一種洗禮,重新檢驗經典的時代性,為自己的菩提大道找到自悟之路。
劍川石窟的阿央白,可惜沒拍照到,因為筆者偷拍「空心觀音」當場被石窟的工作人員抓包。
拍照抓包真羞愧
「四處都有不准拍照的告示,這是一級古蹟,我注意你很久了。」
佇足在空心觀音前緊張的按下快門,身後傳來像鋼釘極冷的女聲。
「對不起!」幸好我的臉本來就黑,才看不到那羞愧無比的緋紅。
「這石窟都有裝攝影機,你別拍了。」
菩薩改以女相現
雲南是女相成佛的國度,菩薩溫婉多情,如寶相寺(註三)的文殊、普賢菩薩,本應雄壯威勢獅子文殊,卻以女相示現,令人驚嘆大理國人民的自由與寬闊。誰說,女相不能成佛,到了雲南這個迷信已不攻自破。
大理國的土地豐饒,是用女性的汗水灌溉的;大理國世代的子民,那一個不是女性繁殖下來的?大理國百姓不仰頭感謝虛無渺茫的蒼天,他們低頭感謝平凡的居家女性。
追求聖境輕愁生
劍川石窟朝聖之旅,巡視瞻望佛窟的造像太匆匆,山川越走越遠去,記憶的載體,似乎快載不動我心中的輕愁。這愁來自對聖境追求的失落,四面八方的佛獨坐石窟廟堂,他們共同抵抗不住的命運,是隨時間風化,風化他們存在歷史往事。
他們凝視的方向會成為苦難救贖的入徑,抑或他們的歛目低眉,不過是不忍眾生的癡迷,救贖不在佛,原在人們的心中。
至誠懇切香供佛
石窟朝禮完,在停車場坐上師傅的車,午餐是消化餅乾配白開水。車掠過「南天瑰寶」、「獅子關」(註四),下一程的海雲居正等著我。
原是道觀的海雲居(註五),供奉的玉佛是新的,但院落是殘敗老舊,老舊的廟住的大多是老人。一位瘦小的婆婆招呼我,一入廟,至誠懇切的上香禮拜,學習老太婆鑽石閃亮的信仰,堅信天地有神心中有佛,過了四十,我決心要和以眼見耳聞為真實世界的知識分子,徹底畫上清楚的界線。
隨興愜意大道成
回到客棧五點,午晚二餐一起解決。旅行不只打破空間,同時也把僵硬的時間柔化。吃飯不定,飽餓皆好;往返不定,快慢超出鐘表的算計。
旅行,一概由心法去數量的,如果,你懂幾分人生的難測,那麼你會懂得旅行的不可捉摸,難以擺佈,然後你才能脫胎換骨,與旅行磨合,成為對對生死相隨的戀人。旅行絕非世俗的沙灘藍海的蜜月,而是心志耗損的挫折,損之又損,直到你不再用輕薄的心去看待旅行,那麼大道即現前。
註一:阿央白:雕刻於大理國盛德四年(西元1179年),被白族稱為「阿央白」,位於第八窟,造像為巨大的女性生殖器石刻。雲南百姓常於此窟祈求子嗣。
註二: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師法、八不可越法等, 簡稱為八敬法。這是佛陀應當初釋迦王女出家,為防止她們心存我慢,故制訂規定比丘尼眾應須恭敬比丘眾的八件要事。佛陀制戒有時代背景,八敬法面臨時代的考驗。
教界人士對戒律亦有改革的呼聲,如廢除八敬法、恢復南傳、藏傳比丘尼戒。在佛光山的教團,四眾弟子相互尊重包容,為弘揚佛法齊心合力,並無重視或廢除八敬法的爭議。
八敬法內容如下:一、百歲比丘尼應禮初夏比丘足。二、不罵比丘、不謗比丘。三、比丘尼不得舉比丘過,比丘得舉比丘尼過。四、比丘尼具足戒,須在二部僧中受(先於尼僧中作本法,再求比丘僧為之受戒)。六、每半月須求比丘教誡。七、不同比丘同住一處結夏安居,也不得遠離比丘住處結夏安居(為便利請求教誡故)。八、安居圓滿,應求比丘為比丘尼作見、聞、疑罪約三種自恣(自由舉罪)。
註三:寶相寺:初時是道觀,後因佛教盛行,陸續供奉了諸尊佛像成為一個佛 道融合的寺廟。寶相寺因依山崖懸空而建,又稱為懸空寺。寺之後方,有石刻的巨大的阿彌陀佛像。
註四:獅子關:鄰近劍川石窟,此石窟依山開鑿而綿延三公里長,分佈於石鐘寺、獅子關、沙登箐三個地區。車行至了獅子關,可居高臨下遠眺,感受到石窟的高聳雄偉之姿。
註五:海雲居:位於寶相寺以東,為進入石寶山風景區的第一座佛教寺廟。它坐西南朝東北,面對一碧如洗的劍湖,遙對麗江玉龍雪山,位置得天獨厚。海雲居是清康熙年間劍川高僧普聯和尚(向湖村人)所創建。從甸南或劍川縣城前來,首先到達的便是海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