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狐狸精

吉野 |2010.01.20
1676觀看次
字級

嚴格說來,狐狸其實是兩種動物,狐是狐,狸是狸,狸通常指的是成語「一丘之貉」裡的貉,亦稱狸子、狸貓、山貓、豹貓。

一般常說的狐狸指的是狐,其在動物學上隸屬於食肉目犬科狐屬,幾乎全世界都有分布,甚至在冰天雪地的北極都有北極狐。

狐狸精又名狐仙,民間俗稱大仙,據說法力高強,可幻化人形。晉朝郭璞所撰的《玄中記》中就煞有介事地提到:「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

狐狸精最早是以祥瑞的正面形象出現的。上古時期,即有狐之圖騰崇拜。傳說大禹治水時經過塗山,看見一隻九尾白狐,就在塗山娶妻生子。他的兒子啟,後來建立了夏朝。

狐狸在先秦兩漢地位最為尊崇,與龍、麒麟、鳳凰並列為「四大祥瑞」。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青鳥並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

還有人總結說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身材前小後大,死時頭朝自己的洞穴,不忘根本(這就是成語「狐死首丘」的來歷)。

漢以後,狐狸精的祥瑞地位急劇下降,慢慢成了生活作風出問題的代名詞,成了著名的淫獸,至今仍未翻身。

漢晉時期狐仙故事開始出現,像《搜神記》就有許多這樣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簡單,描寫狐仙雖神通廣大,但有怕狗、有臊氣、變形後仍留有尾巴等屬性,為以後的狐仙故事奠定了基調。

唐代,《任氏》、《計真》等唐傳奇大行其道;元明話本小說中,也多有狐仙出現,如《西遊記》中的眾多狐妖、《封神演義》裡的妲己等。

至清代,以《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為代表的筆記小說大暢其說。《聊齋志異》更是集狐仙之大成,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蒲松齡筆下,狐仙們一反前代狐媚、陰毒的形象,變得美麗善良、忠於愛情、樂於助人,反而比人類更可愛。

為何在中國古典文學裡,狐狸會升格成狐仙呢?

原來狐狸生性好奇,喜歡收藏些小玩意,尤其是女性的飾品。人們捕獲狐狸後發現這些東西,就認為狐狸成精後會變成女性,專門迷惑勾引男人,狐狸精之說由此而來。

在西方,雖無狐狸精的傳說,但有許多有關狐狸的童話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這其中最有名的是列那狐的故事,故事以狐狸列那和代表貴族的狼伊桑格蘭的鬥爭為線索,揭露了重重的社會矛盾,辛辣地嘲諷了專制的國王、貪婪的貴族、愚蠢的教士等等。

狐狸真是一種神奇的動物。是狐狸的狡黠成就了人類的智慧,還是人類的智慧成就了狐狸的狡黠,這還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