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鉲又只能說國語,真不知道當初他們是怎麼談戀愛成功的?」護士小惠說。
「雖然談戀愛可以用比手畫腳的,但癌末病情告知,要怎麼用比手畫腳來溝通呢?」另一位護士小樺說完後,突然想起了:
「我記得病房的義工,有位熱心的大姊,好像認識一位韓國牧師。」
於是大夥兒隔天就特地請這位韓國牧師來病房,幫忙做病情告知。小浠一開始聽到牧師說她熟悉的韓國話,還笑得很開心。但等到小浠看到她先生阿鉲把頭低下,眼睛看著地上後,牧師跟教友們突然也沉靜下來,接著當牧師把小浠的X光片拿出來時,小浠好像領悟到什麼,突然放聲痛哭。阿鉲也流著淚,彎下身抱著小浠一起哭泣。
過了一會兒,小浠突然停止哭泣,並做手勢請站在床邊的小媗醫師幫忙,把阿鉲這六天來每天送她一朵、放在花瓶裡的玫瑰花束,拿到床上給她。
等到小媗把花交給小浠後,小浠突然露出微笑看著阿鉲,然後用一隻手把玫瑰花束交給阿鉲,另一隻手放在胸口,好像代表著,她是發自內心的愛著他。
隔天,實習醫師小媗查完房後跟我說:
「還好透過牧師的幫忙溝通,小浠終於瞭解她病情嚴重的程度了。但小浠可能擔心未來的狀況,今天心情都很不安。」
「可能昨天的衝擊太大,碰到這種事情,任誰都很難面對。」
「剛剛我診察完後,她突然又哭了起來。後來詳細深談後,才知道小浠擔心她走以後,不知丈夫要如何面對生活。由於阿鉲是再婚,前妻的幾個小孩都與他不親。」小媗說。
「小浠也很擔心,在韓國的兄弟姊妹以及母親,但由於不想讓他們擔心自己的狀況,雖然有聯絡,也總是報喜不報憂。」
「妳跟小浠還真能溝通,竟然得到這麼多的資訊?」我讚美實習醫師小媗。
「對啊,相當不可思議的是,原本我以為在溝通過程中,會因為有語言不通的問題,可能無法了解彼此的意思。還好有安寧病房的護士小姐們,她們跟小浠之間的溝通,比我做得更深入。讓小浠不但能完整抒發她的感受,同時又能從同理、傾聽的角度,帶給小浠相當大的安慰。」小媗讚嘆地說。
「我們安寧病房的護士小姐,怎麼跟小浠溝通內心的情緒?」
「她們好像是靠表情、語調跟手勢,還有,我覺得是靠著信任的關係,一種最自然、最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感覺吧。」(中)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