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人雲集供僧法會 各界以法供養 共話人間佛教

滿耕、心律、郭書宏/文 陳碧雲/攝 |2005.08.27
350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滿耕、心律、記者郭書宏綜合報導】佛光山「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國際弘法事業是如何達成的?在天下文化近日出版的《星雲模式》,或許可找到答案。昨天在佛光山寺舉行的「星雲模式新書發表會」文人雅士群集,包括國策顧問柴松林、天下遠見文化總裁高希均、自由時報副社長俞國基、圓神出版社長簡志忠、講義雜誌社長林獻章、南華大學校長陳淼勝、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校長趙寧等與會座談。

《星雲模式》一書由滿義法師撰寫、天下文化出版,高希均推崇星雲大師的貢獻可說是「實踐人間佛教」的第一人。他表示,半世紀以來,星雲大師在海內外推動「人間佛教」,是另一個「台灣奇蹟」、另一次「寧靜革命」、另一場「和平崛起」,這就是為什麼「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受到歡迎、受到尊敬、受到重視。

針對「人間佛教」一詞,星雲大師詮釋︰「人間佛教是佛陀的本懷,佛陀所有的教言無一不是以人為對象,可以說,人間佛教就是佛陀本有的教化。」因此,所弘揚的人間佛教「重視倫理道德、鼓勵生活修行、注重五戒十善、強調六度十攝、講究因緣果報、奉行慈悲喜捨、推動尊重包容、促進普世和諧。」在實踐上,則以現代化方式弘法,帶動佛教現代化事業工程。

林獻章說,大師創辦的《人間福報》是一優質媒體,他每天都得看十幾份刊物,但第一份刊物就是《人間福報》。

俞國基表示,大師辦大學用「人文」二字,像是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辦報則以「人間」為名,取名為《人間福報》,顯示大師對人文的重視、對人間的關懷。

柴松林表示,大師無論參加任何集會都不會遲到,他認為星雲大師興辦各種事業,都能突破傳統,如果大師不從事佛教事業,應是最偉大的社會革命家。

談到大師的教育事業,趙寧表示,大師說過的「有佛法就有辦法」是至理名言;在大師指導下,學院如今通過種種考驗,校務蒸蒸日上,今年在教育部的評鑑中,更榮獲五項第一。

陳淼勝則回應說,教育部每年對各大學校務做評鑑,只可惜沒有對董事會董事長做評鑑;如果有的話,大師一定是第一名。

三十年前擔任佛光山叢林學院老師的俞國基表示,大師讓他想起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邱吉爾,大師的著作讀來趣味盎然、語彙豐富。

簡志忠表示,大師寫文章就像是源源不絕的水龍頭,至今著作已有數百種被翻譯成二十餘國語言,譯作之多不亞於鳩摩羅什大師。

隨後,在佛光山雲居樓齋堂舉行的供僧法會,來自世界各地法師近三百位接受應供,另有各地友寺法師一百六十一位,及海外信徒包括美國、南韓、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曼谷、日本、香港、澳洲等地三百餘信眾,共計五千人與會,高雄縣長楊秋興也特蒞臨會場。

楊秋興致詞表示,在星雲大師號召下,佛光山近日興建佛陀紀念館,有如天主教的梵蒂岡,未來可望成為全世界佛教徒的朝聖地。

大師表示,供僧不是供養熱鬧,而是供養辦道;不是供養個人,而是供養大眾;不是供養一餐,而是供養全年;不是供養一時,而是供養永生。對於全球各地功德主、護法信徒,大師感謝護持之意。

另外,大師在供僧法會中也特別提到「我們的佛光山」精神,強調佛光山是大家的理念,佛光山海內外二百多所別分院,是大家的心靈加油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