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學科能力測驗的自然科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四個科目。補教老師建議考生:從課本基本概念著手,尤其是圖表判讀;注意生活中的科學和時事新聞;更要思考各科學之間的相互關係。
物理補教老師魏宏泰表示,物理的題型偏重圖形化、生活化、時事化。近年來的物理題目幾乎一半以上是圖形、圖表題,考生須先熟悉課本的圖形或表格,尤其是圖形中的物理涵義,縱軸、橫軸如何變化,或是圖形中所圍的面積代表的意義,都可能是命題重點。
生活許多事都與物理相關,魏宏泰舉例,路上的紅綠燈多半已採用LED燈、公共場所將全面禁用白熾燈,這就可能以光學、電學形態命題。近來熱門的日食現象和科幻電影、星球運動、地磁倒轉學說、溫室效應造成海平面上升,都有可能是熱門時事題。
魏宏泰強調,看到圖表不要慌,一定要耐心解讀清楚。近年常考的有天體運動、光學和電學,其中,光學考光學反射、折射現象和物理光學;電學常考的是直流電及結合磁學的電磁學。另外從功率算熱量、能量的方式,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概念題也很常見。
化學老師楊明說,學測化學題目大多計算不繁瑣,但時事題多,一定要熟讀課本大綱,並融會貫通。更要注意這一兩年來的時事,碰到資料、圖表的判讀要細心。
楊明指出,學測必考的主題有物質的組成,如原子結構、化學鍵、化學式和濃度;物質的性質,如熔點、沸點、反應速率和三相圖;物質的反應,就是沉澱、酸鹼和氧化還原。自然科中的實驗特別重要,考生一定要弄懂來龍去脈,近年來電池、電解常考,熱門的燃料電池就有可能變成題目。
「化學的時事題非常多!」楊明舉例,光去年新聞可出題的就有油品檢測、清潔劑混入漂白水造成氯氣中毒、因應H1N1賣到缺貨的「乾洗手」殺菌原理、青藏高原挖到的新能源「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哥本哈根峰會有關的「碳標籤」、六大管制氣體。「就連『開心農場』也可以考!你知道葉子的肥料主要成分是什麼嗎?子實肥與根肥又是什麼呢?」
「只看書考不好,只玩Facebook也考不好。」楊明建議考生養成看圖表的習慣,對於座標、曲線、最大最小值、關鍵字都要有「敏感度」,更要讀熟實驗;書本外的近期科學新知也要了解,才能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