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距離學測剩半月,歷史、地理兩科要如何準備?歷史老師告訴考生,「歷史科是有範圍的」,要從歷屆考題歸納出各章節出題的關鍵;地理老師則建議,高一通論地理部分一定要理解熟讀。
歷史補教老師高健分析,歷史科台灣史部分,去年雖然出了荷蘭統治時期的題目,但出題重點範圍還是在清朝、日據以及政府遷台時期。在中國史部分,上古時代春秋戰國、漢朝是重點,中古時期常考魏晉到隋唐的士族生活。近代史則要留意宋明兩朝的發明、制度及社會生活。而清末以及軍閥割據時期,學測通常會出一到兩題。
西洋史上古時代,高健提醒考生要注意希臘羅馬,中古時代的重點在宗教文化,歐洲發展史則是近代史的重點。
台北市建國中學地理科教師譚柏雄表示,要考好學測地理科,高一的通論地理要熟讀,包括高一上的自然地理及高一下的人文地理。前者重點包括地形、氣候、自然景觀以及地理資訊系統(GIS)等。後者則要注意「第四級產業」定義、運作方法以及「地理實察」。此外,人口金字塔、農業工業區位及城鄉關係的重點也要了解。
譚柏雄說,高二的區域地理重經濟問題,區域經濟整合像最近的東協加一、未來的東協加三及歐盟、申根簽證等都是結合時事與生活的範圍;全球糧荒、水資源問題及聖嬰現象也是很有可能會出的題目。
臨場應考方面,高健與譚柏雄都強調「一定要把題目好好看完」,不要題目看到一半,「覺得很有感覺就作答」。高健說,歷史科考試其實是有範圍,尤其是每年常考的重點,以唐朝為例,考前一定要把握「科舉制度的出題重點」。剩下的複習時間,他建議考生「從歷屆考題下手」,包括學測和指考題目,從中歸納考題常出現的關鍵字。
譚柏雄則認為,地理科考生一定要多看地圖,包括等高線地形圖、衛星影像圖的判讀。地理成績比較不好的考生,他建議不要好高騖遠,只要熟讀理解高一通論地理的基礎觀念,也能提升不少應考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