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為配合教育部的「高中職擴大免試入學」政策,辦理「北星計畫」,即國中應屆畢業生符合推薦資格,經學校推薦,依高中職設定的招生條件免試入學,但日前召開座談會時,許多家長團體與教師會質疑,這反增升學壓力,排除轉學生也不公平,希望教育局慎重考慮施行細節。
筆者也認為這項重大教育改革方案,值得討論。首先,教育局表示,推動北星計畫是希望能落實「國中均質、正常教學」的教育理念,引導教學正常化。
我對這種說法存疑,因為雖然申請門檻不高,但須是全校排名前百分之四十以內者,而且一所學校最多推薦十名,一名學生只能獲推一所高中或高職,誰能勝出?一定是成績名列前茅者,造成多數成績前百分之四十的學生,無法獲得推薦,如此會增加學生壓力與競爭,造成「免試變多試」,且會加劇補習歪風,形成另一教改怪獸。
而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一定會往少數明星學校擠,一些排名落後的高中職,就算有名額恐也乏人問津。
其次,目前高中職已供過於求,實在有必要研擬逐漸全面免試、免費入學方式,只是時間上不必一次到位,可以採取逐漸提高免試入學比例,待實施一段時間後(最少五年),檢討利弊得失,再集思廣益,就可採取更大規模的免試入學方案,甚至將國民教育延長到十二年。
筆者認為,在政策制定與制度改革之前,都應審慎考量,避免任何可能的錯誤,現階段必須盡速修改簡章,讓大家都有公平、公正的機會參加高中職免試入學,特別是對經濟弱勢學生、轉學生與回台就學台商子女。
此外,更希望未來實施高中職擴大免試入學時,為避免造成貧富差距擴大,教育部門應透過政策,積極保障低社經背景的學生就學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