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提出警訊,今年台灣壯年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全體人口比率,將達到最高峰,之後將逐年下滑,十五年內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倍增,壯年人口負擔愈來愈重,今年可說是拚經濟好時機的最後一年。
而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去年只有十九萬人出生,每名婦女一生的生育子女數,已降至一人,是世界主要國家中最低,顯示台灣人口結構持續朝向老年化,而且速度愈來愈快,若政府再不重視,恐將重創與嬰幼兒成長相關的內需產業,教育資源會出現大量閒置浪費,甚至拖累國家競爭力。
企業想要永續經營,必須在產品或服務項目上,持續推陳出新,不論是功能增加或成本降低,目標只有保持甚至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避免遭淘汰,同樣地,道理應用在國家發展上亦同,台灣的困境已由早期的外交孤立,轉為青壯年人力流失,加上國民平均壽命延長,生育率頻創新低,老年人口比例因而不斷提高,長此以往,台灣的勞動力會嚴重不足,從而影響競爭力。
但從民進黨政府,到現在的國民黨政府,非但在刺激生育率上一事無成,連中小學教育資源,甚至到高等教育的資源分配嚴重失衡,也都視而不見,結果每年編列高達幾千億元的教育預算,錢沒有用在孩子身上,反而是隨著學生人數減少,經費浪擲在不減反增的教職員人事成本上,城鄉差距與流浪教師等問題依舊。
台灣不僅未來人口結構老化日益嚴重,更讓筆者憂心的是人力素質迅速向下沉淪,恐怕才是使台灣未來漸失競爭能力的核心問題。
因為不僅總生育率下降,而且高學歷適婚族群,不但愈來愈晚婚,而且生育意願急遽降低,即使結婚也不生或只生一個,反觀較為弱勢的族群,很多是早婚多子,甚至在生育上毫無節制,遑論教養品質,久而久之,整體平均的人力素質曲線,自然向下彎曲,這是更嚴重的隱性問題。
台灣的兩大政黨太過醉心選舉,執政者都不敢檢討政府瘦身,精簡公務員和公立學校教職員人數,及如何提升政府效能,只會卸責於「政府沒錢」,若再繼續下去,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競爭力很難鹹魚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