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原民教育 我們都是一家人

妙雲(喜縣大林/研究生) |2010.01.11
393觀看次
字級

報載多名清華大學教授,在八八風災救災時,發現清大沒有學生來自災區,可見城鄉學力差距過大,有鑑於原住民是經濟弱勢,無力負擔昂貴學費,特地為成立「小清華學院」原住民專班,希望透過教育改變他們的未來。

我敬佩這種不分族類的奉獻,這才是「愛台灣」。原住民或因學識不足,失去競爭機會,多數從事勞力工作,或因樂天知命、不伎不求的個性,不容於時代背景和環境條件改變,使本是最圓滿的生活觀,在講求知識的社會中,反成了阻礙發展的絆腳石。

知識就是力量,唯有提高原民的學能,將教育落實生根,讓他們有改善生涯的希望,才是釜底抽薪之法,而且族群融合是人類最終理想,但若立足點不平等,會淪為口號。

據我所知,南華大學的翟本瑞教授,多年前就帶領一群熱心人士,在阿里山的山美村成立部落教室,除了教導原民學童課業,並輔導繼續升學,希望能培育人才,為延續鄒族文化而努力。

這些人不求名不為利、默默耕耘,希望「高山青」流傳久遠,「澗水藍」蜿蜒清澈;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理想不敵現實,苦於經費難以為繼,勸募又十分不易,倘知清華教授已募款近兩億元,必定羨慕不已。

希望別讓照顧原民流於空談,請各界付諸行動,大力捐輸孩童的學費,不吝付出愛心支持,讓原民知道「我們都是一家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