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近來接連暴雪及低溫,導致食品價格上漲,進而有引發通貨膨脹的疑慮。北京經濟學家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復甦,民間通貨膨脹預期心理日益強烈,因此重返通膨的日子可能提早來臨。
中國近來暴雪和低溫過後,以蔬菜為首的食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北京市大白菜、白蘿蔔、黃瓜、茄子的價格比降雪前平均上漲超過三成。
食品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權重比的第一大類價格,食品價格的微幅上漲,都讓人聯想到通膨陰影。香港《文匯報》報導,實際上,中國物價上漲的趨勢,早在暴雪來臨前便已顯露端倪。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表示,由於需求趨旺且原材料成本上升較快,製造業整體採購成本急劇上升,最近兩個月的生產成品價格指數加速上升,加劇通貨膨脹壓力。而即將公布的十二月CPI,市場預測漲幅可能近百分之二,顯示物價指數正迅速上漲。
何帆認為,如果當前財政刺激政策力度不減,貨幣政策繼續保持適度寬鬆,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將達到百分之十一點六左右,通貨膨脹可能出現,到了年底,CPI可能上漲百分之四點八。
對於蠢蠢欲動的通膨趨勢,中國經濟監管部門已有所警惕。剛閉幕的中國央行年度工作會議提出,今年將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增長」,有效管理通膨預期心理,並首次提出「穩定價格水平」的政策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