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當安寧共照護理師小如來探視阿永時,阿永嫂看阿永連眼白也腫起來,知道時間所剩不多,就跟小如說:
「謝謝妳介紹我安寧療護,提早把我先生,轉入安寧緩和病房。」「?」
「在這裡,有這麼多人陪伴真好。」「…」
「記得半年前,當我們住在腫瘤科病房時,斜對面的病人,也是只有老婆照顧,當病人彌留時,我只見到他老婆一個人,孤單單地坐在床邊看著病人。」
「唉,自己一個人等著病人走,這種感覺『很稀謎(台語)』。」「…」
「而且病人往生後,當她老婆去辦出院手續時,往生者就孤單單的一個,躺在病房兩個多小時。但我們在這裡,就放心多了。」
隔天清晨阿永過世後,一位新來的小護士問我:
「當小萱問說:『人為什麼一定要死?』的時候,為什麼沒有人告訴她真正的答案?」
「例如?」
「譬如為什麼不告訴小萱,他爸爸得到的重病,是癌細胞已經處於轉移的癌症末期……。」新來的小護士,直接了當地問。
「因為小萱雖然問:『人為什麼會死掉?』但其實她內心想表達的,除了問真正的病因外,最重要的是,她不要爸爸死掉。」
「喔│,我懂了,一個小孩子要面對爸爸的死亡,除了很難接受,更難以理解,真是又痛又苦啊。」
「唉。」小芳嘆了口氣。
「妳一定很不捨這兩位小女孩,小小年紀就失去父親。」
「看到小孩子面臨喪親之慟,真的是既心疼又難過。」
「哲學家托頓‧威爾德曾經說過:『連接生與死,這兩塊陸地的橋梁就是愛。』小芳慈悲的愛,就是這兩位小女孩,與死去的父親,永遠連結的橋梁。」我讚美小芳。
「這兩個小姊妹,真的很棒,一得知爸爸即將過世的消息,就能夠以自己天真無邪的方式,真情流露的表達對爸爸的愛,還能為自己,找到悲傷的出口。」小芳終於露出安慰的笑容。
「雖然只是一對小姊妹,卻讓我們學習到面對人生盡頭時,最純真的智慧啊。」(下)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