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部分產業產能過剩現象嚴重,已引起中國央行的注意。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發出警告:「中國部分產業已出現產能過剩,投資需小心。」
周小川是在接受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的《中國金融》採訪時所作的表述。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為保證中國經濟穩定發展,中國當局推出四兆人民幣經濟刺激計畫以拉動經濟,中國各地許多相似專案項目也同時進行,造成重複建設和部分產業產能過剩。
周小川指出,目前某些產業—特別是一些常規製造業,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現象,連基礎設施領域也存在產能過剩問題。
周小川舉例,例如某些公路,雖然從長遠來看是有必要的,但「投資太早會出現沒有車流量的問題」。周小川表示,大量信貸資金投向重複建設專案或者產能過剩專案,不僅有違經濟結構調整的發展目標,也將會給銀行信貸品質帶來極大風險。
鑒於產能過剩已局部顯現,周小川認為,中國必須在投資方面找到新的增長點,而城鎮化過程中的投資需求正是這一新的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各地大量興建的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用設施,有一部分未必有充足效益,即便有一些是有效益的,但也得益於財政性還款安排。
其資金來源除中國中央撥款外,更多來自地方配套資金,而地方籌資主要管道即各種政府融資平台。
周小川指出,中國政府的融資平台,主要有兩種融資方式:一種是以城市政府所擁有的土地,作質押進行融資。
另一種是用綜合收費能力來保證支持專案的還款能力,而非靠專案自身的收費能力。
周小川表示,「若解決得不好,可能造成政府融資平台還款能力欠缺、銀行產生不良資產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