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芃
寫經書法與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息息相關,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寫(抄)經紙的講究也是重要一環。
近年對寫經紙的研究不少,製紙大師陳大川就指出,寫經紙中,有一種唐初出現的硬黃紙,就是在紙上染上黃檗汁,再塗臘磨光。黃檗具有防蛀及驅蟲的作用,可使紙張保存較為完好,敦煌藏經洞發現的經典少被蛀蝕,用此黃紙緣故。
唐宋寫經紙中,有一種著名的「金栗山箋藏經紙」,此紙內外皆加蠟磨光,乃宋代所創造之技法,紙厚重,紋理粗,不但書寫效果佳,且歷經千年,紙面仍黃艷硬韌,墨色如漆。清乾隆非常喜歡金栗山箋紙,曾命北京宮廷造紙廠仿製,專供宮內書寫佛經之用。台灣名書畫家侯吉諒也曾以友人仿製的「蓮花座仿金粟山藏經紙」書寫《金剛經》。
寫經紙中最名貴的為羊腦箋,由明代宣德年間所製的磁青紙再加以改良。磁青紙是一種桑皮紙藍染砑光,有種靜謐、意象深遠的特質。陳大川曾引乾隆皇帝寫的《西青筆記》說,宣德時還另用羊腦和頂煙,長久窖藏後,塗厚皮紙上,砑光,黑如漆,明如鏡,用泥金寫金,歷久不壞。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的皇家寫經本,許多用此種紙。
弘一大師對同道寫經曾以淨心準備的美事一談,寫在〈莊閑女士手書法華經序〉中:「十行法中,一者書寫。考諸史傳,魏唐之際,書寫經典,每極殷勤,先修淨園,遍種樹,香草名花,間雜交植,灌以香水,楮生三載,香氣四達。乃至材瓦,悉渥香湯。堂中莊嚴,旛旗鈴珮,周布香花每事嚴潔。書寫之人,日受齋戒,將入經室,夾路焚香,梵唄先引,散華供養,方乃書寫,香汁合墨,沈壇充管,下筆寒香,舉筆壯氣,逮及書就,盛以寶函,置諸香廚,安於淨室,有斯精誠,每致靈感。」
今日社會對抄寫經典的經紙,雖未必要以名貴或稀有為追求,但如以古人的敬謹為師,把心擺定,的確是抄經要務。
百萬心經入法身,邀請您與佛同行,詳情請洽佛光山寺(○七)六五六一九二一轉一二一二至一二一九,或佛光山各地別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