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爸爸,我們去哪裡?
作者:尚路易.傅尼葉
譯者:黃琪雯
出版:寶瓶文化
孩子是禮物,只不過……
有人說,孩子是上天的禮物。
對於那些生出正常、平凡、活潑可愛的孩子的父母來說,也許真是如此。
然而,如果孩子生來就是發育遲緩的重度殘障,為人父母的還有信心說,自己的孩子是上天的禮物嗎?不會怪上天為何送來一件「壞掉」的禮物嗎?不會懷疑過,如果和其他人結婚,是否就不會發生如此的「悲劇」?如果一個不小心地疏於照顧,孩子與自己也許就能從苦難中解脫?
無數的疑問與困惑,從得知自己收到了「壞掉」的禮物開始,恐怕再無停止從腦袋裡冒出的一天。
尚路易.傅尼葉,法國知名學者暨電視劇編導,就曾經收到過「壞掉」的禮物,而且還是接連兩件。
要哭還是笑,選擇權在自己
對於這兩件禮物,尚路易.傅尼葉曾經痛苦、羞恥、難過、悲憤……想過許多黑暗負面的事情,但最後,因為愛,他選擇不再一味的哭泣,選擇以笑臉看待這一切發生在自己與孩子身上的事情,試著以幽默感看待那令人心煩的無止盡的折磨,縱使這些幽默感在旁人看來有些顛覆、出格,難以接受(例如堂而皇之的拿孩子的身體殘障開玩笑)。
尚路易.傅尼葉的兩個孩子馬修與托瑪,全都是重度發展遲緩,不但一輩子無法像正常的孩子一般學習、思考、活動,甚至連記憶力都沒有。例如,馬修與托瑪總是不斷的反覆詢問傅尼葉:「爸爸,我們要去哪裡?」即便傅尼葉才剛剛回答完,兩個孩子卻早已忘記,或說根本不曾記得此事,而繼續認真且天真的望著父親詢問:「爸爸,我們要去哪裡?」
面對難以計數的「爸爸,我們要去哪裡?」,傅尼葉從不耐煩、生氣、哀傷…,到最後,他決定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切,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回答。我想,這已經無關忍耐,而是一種建基在幽默感之上的堅定的父愛。
尚路易.傅尼葉認為,幽默是對付人生苦難的最佳武器,無論如何,總是要保持幽默感。我想,那是擁有深沉智慧者面對苦難不斷攻擊還是要保持優雅的一種堅持。
苦難是化妝的祝福
苦難是化妝的祝福,一般人說起來是很輕鬆,唯有從真正痛楚的人的口中說出,才能感覺到那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傅尼葉並不希望人們因為他的苦難而同情,他之所以選擇臨老之後才發表這本書,也是抱持如此的態度,只是希望和人們分享面對與自己不同者應有的應對態度(不是同情或者憐憫,而是當作一般人一樣的面對,只是這個人和其他人不太一樣而已)。
傅尼葉的書溫暖了很多人,不是因為他對這樣的人生苦難作了什麼深刻的哲學反思,或者提出甚麼精闢獨特的見解,只是因為他從為人父的角度,仔細地記錄了孩子的一舉一動,如實的寫下他自己在面對重度發展遲緩的孩子時的各種念頭,真實的書寫碰觸到許許多多的心靈,讓人們能夠感同身受。
傅尼葉發現,原以為是壞掉的禮物,很想丟棄不要的兩個孩子,直到老大過世(年僅十五)而老二身體出現病危症狀時,自己並沒有鬆一口氣,反而希望他能夠好起來,他才發現,兩個兒子其實早已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能將他們從自己的人生中除去。
孩子是上天的禮物,沒有所謂的壞的好的,傅尼葉以自身的經歷,向我們展示了何謂「親情至愛,不離不棄」,願此書成為許許多多和傅尼葉承受一樣悲傷者的安慰,更讓不曾承受如此悲傷的平凡人如你我,能夠略略理解重症病患父母/親屬的處境,給予更多實際的支持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