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日常生活的例行瑣事要做,也有必須應付的一些人、事、物,若想空出多一點時間來完成心中的夢想或想做的事,卻常常因時間不夠、身心交瘁等因素而作罷,實在是想像不出「『忙』怎麼會是營養?」其實,沒有哪一個人比別人多一點時間,只是在面對一堆待辦的事務前或該連絡的人時,只是盲目從任何一件事開始做起,又擔心其他事務來不及完成,則必然是一事無成,因為浪費了太多時間與體力於優柔寡斷、心不在焉上,判斷不出事情的輕重緩急,無法專注於正在進行的工作,終至事倍功半而憂悲苦惱。事實上,敢在人性叢林中當一位菩薩,需要相當的定力與般若智慧,經常面臨思惟抉擇日常生活實踐的重點與要領,強調以最少的力氣與最精簡的光陰,去達到最佳的績效。如果只知追著「忙」而「窮忙」,則必然導致吾人盲修瞎練或茫然不知所措,就失去了讓自我心智有所成長的機會。
古德說:「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難。」正說明了一般人何以常常「忙到精疲力盡,卻沒多少成就感。」的關鍵處,也說明了人雖空有理想,卻常常未曾付諸於實踐的問題點。禪門說:「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並非指麻木不仁;而是要人捨去對過去的憶想或對未來的想像,在「過」的當下,用心活出當下的生命意義,不在世間追逐萬象上的執著,自能走好人間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