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寒流來襲,許多民眾仍維持每天出門運動的習慣,國泰醫院物理治療組長簡文仁認為,養成運動習慣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天氣真的過冷,不建議慢性病患堅持「運動不間斷」,但可以改在家裡運動,不但可以驅寒、還能達到為健康而動的目的;若評估自身狀況可以出門運動,也一定要在家裡先做暖身,以免全身還沒熱開,一開門直吹冷風而受寒。
簡文仁表示,血熱、身體才會熱,驅寒的原則就是要點燃體內細胞的發電機,不妨透過以下四種簡易運動來「熱血」一下:
一、呼吸運動:很多人怕冷而縮著身體,反而導致自然呼吸的換氣不足,呼吸運動可以幫助充分換氣,增加血液含氧量。
作法: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雙手在腰際輕輕上提,輔助慢慢的吸氣、吸飽一點(圖{1}),再把雙手慢慢往前推,配合徐徐吐氣(圖{2})。
二、伸展運動:天氣冷會讓全身肌肉緊繃、僵硬,一不小心就可能拉傷或抽筋,因此透過伸展方式延展肌肉,柔軟度較好。
作法:雙手高舉側彎(圖{3}),可達到全身性伸展效果,左、右換邊做數次;也可做前後伸展,以坐姿先往前縮著身體(圖{4}),再慢慢往後擴胸(圖{5}),建議坐下時不要坐滿椅子,往後伸展時空間比較大。另外,雙腳往前伸直、上下踏水(圖{6}),也是一種簡易的伸展雙腿方式。
三、原地踏步:天氣好,建議多健走,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在室內就以原地踏步取代。
作法:為了更快速達到血液循環的效果,建議踏步時採取原地高踏步,並且搭配兩手高舉,很快就能讓身體發熱(圖{7})。
四、肌能運動:將肌肉強力收縮後再放鬆,讓肌肉細胞很快充血,可增進血液循環,不過使力時仍應維持自然呼吸。
作法:雙手高舉、手緊握拳頭,五秒後再把雙手用力張開,數五秒(圖{8}),這個擠壓動作可以回血,手放下後四肢會充血,可以很快讓全身血液循環變好。
示範/國泰醫院物理治療組長簡文仁
攝影/張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