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古文中的句法

鄭宇辰 |2009.12.31
957觀看次
字級

閱讀及寫作古文,常會發現一則現象,即古文中的句法,有大量模仿沿襲者。例如:

范睢「一飯之德必償,睚←之怨必報。」孔融則曰:「睚←之怨必讎,一餐之惠必報。」

班固《典引》:「唐哉皇哉,皇哉唐哉。」黃庭堅〈學優齋銘〉則曰:「學哉身哉,身哉學哉。」而皆祖出益稷:「臣哉鄰哉,鄰哉臣哉。」

曹植〈與楊德祖書〉:「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杜甫〈南郊賦〉則曰:「九五之後,人人自以為遭唐虞;四十年來,家家自以為稷高。」其源出崔駰〈達旨〉:「家家有以樂和,人人有以自優。」及揚雄〈解嘲〉:「家家自以為稷高,人人自以為皋陶。」

鄒陽〈上吳王書〉:「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李白〈上裴長史書〉則曰:「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揮長劍乎?」

夏侯湛〈抵疑〉:「志不輟著述之業,口不釋雅頌之音。」韓愈〈進學解〉則曰:「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篇。」

這種情形,清代曾國藩解釋說:「不特寫字宜摹仿古人間架,即作文亦宜摹古人間架。《詩經》造句之法,無一句無所本。《左傳》之文,多現成句調……即韓、歐、曾、蘇諸巨公之文,亦皆有所摹擬。」也就是說,句法的承襲與模仿是古文寫作中的一個必然現象。

近代國學大師黃季剛說:「若夫文章之事,固非一憭章句而即能工巧,然而捨棄章句,亦更無趨於工巧之途。」他所說的章句即指章法與句法,《文心雕龍》說「積句而成章」,可知句法更是成章的首要條件。好的句法可以振起一篇文章的精神,因此,寫作古文的捷徑,可從句法入手。

輔大文學院院長王金凌教授說:「學習古文寫作的好處有三:一是在短期內大幅提升閱讀古籍的能力。二是培養精準、簡潔運用語文的能力。三是所讀文章常具有世俗智慧和人文思想。」

當代駢文大師陳松雄教授更指出:「要有胡適的文筆,先要有胡適的學問;要有徐志摩的文筆,先要有徐志摩的學問。」胡徐之流都有深厚的古文涵養,可見學習古文寫作的重要;而寫作古文,又以掌握句法為一大工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