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的創意工廠 亞設王的「美學加值」哲學

郭士榛/文‧亞設王提供/圖 |2009.12.27
2060觀看次
字級

「賣產品還不如賣故事」,想要「讓你的東西活起來」,要編寫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為產品添加文化體驗的基因,讓商品變成可體驗的,也讓使用這些產品的經驗變得令人難忘。亞設王公司總經理劉崇智,就是為了「自創品牌」的理想,而由工業設計領域,重組公司成立「亞設王」,跨足多項設計產業,就為讓新意變創意,讓創意變成生意。

劉崇智表示,「好形」改組是因為要設計自己的品牌,不想再幫別人做設計受到限制,也不想再講別人的故事,為求能築夢踏實,除了做本業工業設計外,並進入文創產業。

做「文化創意」是設計師的夢想,亞設王想成為說故事工廠,有機會講台灣在地或設計師自己的故事,為了發展此精神,二○○九年特主辦「說故事創意工廠比賽」的專案,問學校及社會公開募集創意的故事。

「藝」業結盟

創意變生意

強調創意就是「說故事」,劉崇智指出,與創意、美學、設計、緊密相關的品牌與新商品開發,已成為新近最低成本、高報酬的感性「說故事」行銷;舉例來說,二○○七年全家便利店光是好神公仔行銷,就提高了總業績百分之十。「說故事」的創意目標,就是以台灣在地的設計,透過完整的研究加值、創意加值、品牌加值等程序,期望以台灣在地的設計能力、文化創意,展現品牌的魅力,使出創意的魔法,把生活融入創意,讓創意變成生意。

亞設王改組三年,由工業設計轉至發展文創,純工業設計商品,和文創商品相似又大不相同,工業設計面向主要為中小企業客戶,或是上櫃公司,跨國公司繪圖,都是有人買單;做文創則不然,現在是做「藝」業結盟,大家集思廣義結合,和某些品牌企業合作。說穿了,做文創大部分自己買單,口袋要夠深,故事要多,創意不擔心,反而擔心商業型態,所以常要把新意變創意,創意變生意,生意取決文創是否可存活下去。

文化創意產業重點要講在地文化和故事意涵,這部分和設計很相關,劉崇智表示,亞設王要從自創品牌出發,將台灣文化、複合材質新舊融合,成為創意時尚新工藝精品,同時將在地文化的精神轉化為新一年的設計靈感。採用台灣在地的設計及全球流行趨勢,將文化創意商品以趣味、精緻手法來設計、生產,專注開發少量新式複合材質的精品,希望走出自創國際品牌的風格。

品牌打造

需要時間累積

對亞設王來說,文創在整個公司營業額中只佔十分之一,劉崇智表示,二○一一年希望提升百分之三十,由於文創是在地故事或元素,美學或設計符號,應找出下一世代明星商品,像是現在傳統廟宇中有海綿寶寶出現,可見在生活延伸中文創是很活的,劉崇智深覺,台灣文化有可愛之處,像是金光布袋戲,只要好萊塢出什麼電影,隱形人、機器戰警,金光布袋戲中就會出現,可說很有創意。

劉崇智舉例說:「義大利精品Alessi,歷經三代的經營,一次大戰期間,第一代的爺爺拿鐵鎚敲不繡鋼做成廚具,第二代的爸爸已有設計概念,開始重視創作者的設計,到第三代,兒子本身是管理者,他廣發武林帖邀請設計、藝術相關人,和他合作設計品牌。」由此可見品牌的打造是需要時間累積。

最近常聽到北歐櫥窗設計的介紹,劉崇智指出,北歐設計被忽略很久,在設計史或歐洲資料中,早期聊到都是德國工藝、義國設計,很少人提到天寒地凍的北歐,可是他們醞釀久了,終於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做好配套措施

發展自然長遠

劉崇智認為,這兩個案例都適合台灣參考,因為台灣喜歡火花式的光芒,並不在意累積的成績,但事實上,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除了創意外,更需要和時間的磨合,就像北歐櫥窗設計一樣,早期並沒人在意台灣的設計,但現在漸受人注意,只要假以時日,台灣也能在設計界有自己的一片天。因為時間累積出義大利特定品牌,而北歐則是走出區域性風格。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劉崇智認為,政府花了很多心思和經費,但往往輔導的並不是業者真正需要的研究報告,應多辦吸引國內外設計的展覽;至於經費的運用,應直接增加促進民眾購買力,及扶植文創廠商,對文創品牌有成熟的輔導方式,更要有配套措施,否則一路走下去是很危險的一條路。

對於立法院即將進入二讀的「文創法」中明訂,投資超過一億的文創投資案,創投公司可進入,劉崇智指出,創投公司資助文創,也不是太壞的事,他常留意科技股上櫃公司的股東名單,琉園佔的百分比確實不高,但事實上,沒有王俠軍就沒有琉園,專業歸專業,現在仍是王俠軍在主導琉園的發展。

當然也不能不留意,有時也會出現專業被創投架空的問題,因此劉崇智建議政府在建制文創法細則時,就應納入相對應的規範,防患於未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